「死刑」辯論登場!廢死盟林欣怡稱死刑犯「悔悟」、「未被善待」挨轟

23日大法官「憲法法庭」辯論死刑是否違憲,最快將在今年7月底做出宣示。然而廢死聯盟執行長林欣怡,在釋憲前夕大動作接受媒體專訪,照片秀出多張個人照,內容大談「廢死」,稱「眼見冤枉的人被處死」、死刑「有悔悟、贖罪的可能」,甚至稱「死刑犯未被善意對待」。引爆外界質疑,企圖在憲法法庭辯論前,利用媒體製造風向。



宣稱近年甚少接受媒體採訪的廢死聯盟執行長林欣怡,專訪談起成為廢死推動起點是幾件「司法冤錯」案件。死刑犯被法院認定「無教化可能性」,但她多年與死刑犯交流「看見人有悔悟、贖罪的可能」,「無期徒刑不夠好嗎?」更稱監獄受刑人必須勞動負擔膳食費, 勞動費用1/2進入犯罪被害者保護基金,「他們是可以有所貢獻的。」甚至為死刑犯叫屈「很多人沒被善意對待」。



此番言論引爆譁然,「被害者就有被你們善意對待嗎」、「為什麼不是問受害者或是他們親屬?」、「這麼大愛善良 妳全部都帶回妳家供養」、「她希望的善意是對社會的惡意」、「這樣就是沒殺到他家人才會這樣說」、「被判死之人,就是對死者惡意的對待!真的不要顛倒是非!」、「不要自認為自己多有愛,妳有替死者想到他們生前也是被愛的,也是有大好人生的,是誰讓他們連被善待的機會都沒有了!」



警大教授、德國慕尼黑大學法學博士林東茂表示,不能矯正的行為人只能永久隔絕,這就是死刑。但廢死團體每次都以人道主義出發,但難道無期徒刑、長期的監禁或是鉅額罰金,就不是違反人道主義?



台灣主流民意顯示反對廢死。法務部2012年委託精湛民調公司調查,有 76.7%受訪者不贊成廢死;即使是終身監禁不得假釋,仍有56.5%民眾反對廢死。另有高達81.6%認為,只要逐漸減少死刑,不須廢死。然廢死團體卻同情「死刑犯」,為其長期奔走,又因噎廢食「廢除死刑」,製造對立衝突。理應推動社會安全機制更完善,阻止憾事發生;更要協助追查司法冤獄案件,讓社會不再出現「死刑犯」。。



最新政治新聞
人氣政治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