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罷免戰火延燒 政治鬥爭優先於國家發展?
過了元宵,農曆春節正式結束,賴清德總統即將在5月屆滿上任一周年。賴政府至今到底端出了什麼成績?以起訴前桃園市長鄭文燦作為肅貪起手式,獲得不少喝彩,後面緊接而來的印記卻逐漸走鐘。全球政經局勢詭譎多變,但政府至今沒有明確的因應對策,施政幾乎裹足不前。低薪、通膨以及生不如死的人口變化等等,國事蜩螗,人心浮動,執政黨卻投注大量心力在所謂的大罷免,真是本末倒置!
總統賴上任一個月即舉行「信賴新政、時代新台灣」記者會,宣示成立三大委員會,以氣候變遷、健康台灣、全民防衛三方向推動各項改革工作。半年過去, 賴總統於元旦演說中再度強調「以民主厚植國力、迎向世界新局」。期許新的一年,臺灣要團結一致,喊話不分中央地方、不分黨派共同努力。
甫上任時的雄心壯志,以及厚植國力、迎向世界的期許,聽來巍巍。但放眼當今政局,除了民進黨風風火火針對在野黨立委展開大罷免,國內外政務幾乎蹣跚停滯。賴政府施政方向顯然偏頗,面對川普的超級變化球,除了一再示好,至今未見有力的應對策略。川普指責台灣「搶走美國人的工作」,並揚言施加高額關稅,顯示美方並非無條件支持台灣。但賴政府一廂情願依附美國,甚至對川普與日本石破茂的聯合聲明表達感謝,完全忽視台灣可能被美方犧牲的現實風險。
相對地,賴政府上任以來,兩岸緊張再達新高峰。兩岸旅遊與經貿往來受阻,直接導致台灣旅遊業與相關產業大幅萎縮,許多業者因此失業,台灣經濟蒙受不少損失。然而,政府非但未積極改善現狀,反而一再設置障礙,阻擾兩岸正常交流。陸委會不再扮演積極折衝的角色,反而成為兩岸往來的最大阻礙,已失去當初設立的初衷。
少子化與人口老化已是不可忽視的社會問題,但政府對此缺乏長遠規劃。學校因出生率下降而相繼關閉,政府卻未對教育體系做出因應調整;長者的照護需求日益增加,許多獨居老人面臨生活困境。年輕人不願結婚生子,核心問題在於經濟壓力。台灣產業發展失衡,除了科技廠等少數產業,民眾實質薪資普遍下滑。
賴清德期以民主厚植國力,言必稱民主,卻拿民主之名,行政治鬥爭之實。不但狹隘地詮釋為對自身有利的立場,還創造了有所謂更大的民主?!綜觀就是符合民進黨利益的才是民主,在野的監督、反對,一概貼上反民主標籤。當國會通過不符合黨意的法案時,即透過大法官釋憲、行政覆議或動員側翼團體施壓,意圖消滅異己勢力。
當前台灣的挑戰,不是靠政黨鬥爭能夠解決,但政府將重心放在政治對抗,甚至犧牲兩岸關係換取自身權力。《大學》云:「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要讓台灣在國際上站穩腳步,應治理好國家內政,確保人民安居樂業。而首要之務的齊家,或可解釋為統理好民進黨內部事務。若賴政府繼續執迷於鬥爭,在屆滿一週年的最後衝刺階段,恐怕仍將面臨嚴峻挑戰。
- 記者:品觀點
- 更多政治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