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類塑膠湯圓?海廢浮球變玩具!臺北市立動物園與海洋保育署攜手提升動物福祉
為了讓圈養動物有更好的生活品質和福祉,透過對於動物行為與生態的理解,許多國際知名的動物園及水族館常利用合適的人造物為動物們製作行為豐富化道具,一方面讓人造物能被循環再利用,另一方面則在豐富動物們的生活,讓牠們展現近自然、更正向、且對健康有益的行為。臺北市立動物園透過中華鯨豚協會與海洋保育署桃竹海洋保育站合作,藉由保育站站長及同仁蒐集自桃竹地區海邊的廢棄浮球,捐贈給臺北市立動物園當作行為豐富化道具的材料,協助提升園內動物們的生活品質與福祉。
在海邊經常可見多種漁業廢棄物被海浪沖至岸上堆積,形成海邊難以處理的垃圾。此次撿拾的廢棄浮球,原本是連結漁網作為浮具,但是當漁網於海上損壞時,常常直接遭到丟棄於海上,漁網沉入海底不僅成為海底垃圾,也成為海底生物們的生存噩夢,而浮球隨海浪漂流至岸邊成為海灘垃圾!這次作為動物行為豐富化的浮球,即是由海洋保育署桃竹海洋保育站同仁協助淨灘拾起的海洋廢棄物,在經過保育站清理與動物園工作人員的改造後,搖身一變成為適合動物玩耍的創意玩具,不僅為動物帶來新鮮的刺激與互動,也讓環保理念融入保育工作。
浮球本身的材質堅固、安全性高,經過清潔和修磨去掉尖銳物,依不同的物種需求後製加工,例如最簡單的是直接放在水中成為侏儒河馬的水上玩具,隨著侏儒河馬的水中運動翻滾玩耍;或者直接吊掛在樹上成為黑猩猩的「拳擊沙包」,又或者結合食物餵食器概念做成「漏食球」,在球面上穿洞之後放入食物讓動物可以推著走,食物會在動物推球的過程中不經意四處散落,可以增加動物們的覓食行為。或者,浮球打洞後放入食物吊掛在樹上,讓手腳靈巧的蜘蛛猴們掏、撿、搖晃浮球來尋找食物。而做工更精細的保育員,還可以與其它材料結合,例如連結水管成為大貓熊的益智玩具。無論是吊掛在活動場或放置於地面、水面,圓滾滾的浮球在經過改造後,都能成為動物們好奇的新玩具,滿足動物的探索行為,並促進多樣化的行為展現,也對動物的身心健康帶來正面影響。
此次海廢浮球在利用轉變成為動物行豐玩具的合作,也希望能喚起大眾對環境保護、海洋汙染的重視,呼籲大眾減少一次性使用的物品,鼓勵自備餐具、環保購物袋,定期參與淨灘活動等,透過淨灘、回收海洋廢棄物這樣的實際體驗行動,可以降低因人類所產生的廢棄物為海洋生物及環境帶來的衝擊影響。輔以創意巧思,將海洋廢棄物變成藝術作品或製作成為動物行豐玩具,不僅為園內動物帶來新的生活樂趣,也為海洋廢棄物找到新的再利用機會。臺北市立動物園與海洋保育署桃竹海洋保育站未來將持續攜手合作,為海洋與野生動物的永續未來一起邀請大眾來共同努力。
- 記者:台北市政府
- 更多政府消息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