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業淨零3路徑 碳盤查是第1哩路

建築業淨零3路徑 碳盤查是第1哩路

建築業淨零3路徑 碳盤查是第1哩路

上期的經營者展望中,我們分享了碳權是國安議題及碳盤查對建築產業的重要性,本期接續這個議題深入討論碳權對建築業在成本上及市場上的影響。



根據可靠消息,台灣政府對於建築業的淨零轉型路徑,預計有以下3點策略:



1、建築原材料的淨零轉型:其中建築原材料相關大宗包括了鋼鐵、水泥、電子及石化,除了要求原材料製程減碳淨零外,並要求產業轉換製造能源及加強循環經濟及再生原料。



2、加強推動綠建築:大家所熟知的推動綠建築也是未來淨零轉型的重要手段,應用範圍包括新建築及既有的舊建築,未來將先要求新建築符合綠建築隔熱相關標準,並逐步擴展至既有建築,未來所有建築必將面臨外殼隔熱之要求及審查。



3、住宅的淨零轉型:針對住宅中的空調、照明、家電及3C等設備的增加及居家工作、居家學習、在宅經濟的生活型態逐漸形成,所造成的用電增加,政府未來將著重提高新建築的能源效率、改善舊建築的能源效率、提升家電設備的能源效率,並研究推廣導入建築節能減碳的新技術及工法。



淨零之路勢在必行



建築業淨零3路徑 碳盤查是第1哩路
環境部今年針對碳權、碳匯等相關議題討論備受各界關注(圖:環境部提供)


從上述政府的淨零路徑及策略不難看出,推動新舊建物為淨零循環建築已經成為政府要務。台灣碳權交易所正力拚交易平台下半年上線,碳費、碳匯相關規範也都在緊鑼密鼓籌劃中,若進一步考量新政府接下來的上任百日、首年政績壓力,可想而知,建築業及房地產行業勢必得面對這個政策所帶來成本增加的衝擊。



另外,即便政府在推動淨零策略的初期會以補助做為誘因輔導產業轉型,但面對國際開徵碳稅,台灣勢必要做出相同政策與國際接軌,碳費的開徵勢在必行;雖然初期碳費徵收對象只限於排碳大戶,但仍對建築業成本的增加有重大影響,而且隨著碳費徵收對象的擴展,造成建築成本的日漸增長,建築及住宅相關產業必將面臨成本上升的變局。



此次的變局不是單純成本的變局,而是社會全面的改變,不能只是用成本轉嫁消費者來面對,從商用角度,企業會需要買到或租到有淨零的房地產,以規避本身受到碳費的徵收。因此具備綠建築標章或成功淨零轉型肯定的建築勢必成為房地產市場的主流。



而為達國際制定的碳中和標準,許多國際企業總部進駐首要條件多為經過國際認證的綠色建築;在臺灣,綠色A級辦公室需擁有EEWH台灣綠建築、LEED美國綠建築雙認證,也表示綠色A辦具有較高的能源效率、良好的室內環境品質以及其他環保特性。顯見綠建築及淨零循環建築已然是未來重要市場趨勢。



也正因為國際的共通性,各國對於碳費或碳稅的徵收標準,包括碳排量的計算方式及每公噸排碳的徵收價格會趨於一致,因此各產業的碳排量估計必將是各產業降低成本以增加競爭力的重要方法。相信專業及可靠的碳盤查平台,將成為建構綠色淨零建築的重要關鍵,因此各產業應儘早導入可靠的碳盤查系統以因應淨零轉型。



接軌國際 爭取最大競爭力



我們在此呼籲,政府部門應全力輔導產業進行淨零轉型,除補助產業外,更應早日訂定碳盤查的標準及技術,以利產業及早適用,透過碳盤查了解碳足跡及碳排放量,藉以淨零轉型。



目前的國際發展,碳權相關議題已經漸漸朝向國際合作進行中,未來有機會成為類似世界經貿組織的合作平台,期待外交及經濟部門也要為未來碳費及碳盤查的國際合作及壓力做好談判的準備,以為台灣所有企業爭取最大的國際競爭力。



《住展雜誌》創立於1985年,是全台第一家房產媒體
擁有最豐富且即時的預售屋、新成屋資訊
以上文章未經授權,禁止擅自轉貼、節錄
官方網站:www.myhousing.com.tw
FB粉絲團:www.facebook.com/myhousingfan


住展雜誌 】授權轉載,原文出處【 建築業淨零3路徑 碳盤查是第1哩路



最新房產新聞
人氣房產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