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多碳名詞的相似相異處

眾多碳名詞的相似相異處

文/王奕淳



為了追上大時代的低碳腳步,近年除了不少建案標榜的綠建築標章之外,也有許多直接提及「碳」字的名詞,乍聽之下令人似懂非懂,例如因應溫室效應議題而生的「碳管理」、「碳盤查」等概念,這些與「碳足跡」雖有相近之處,但卻不盡相同,到底各自代表什麼意義呢?



先講「碳管理」,是將人為排放的溫室氣體加以控制甚至減少,進而降低對環境造成負面影響的一連串策略,而「碳盤查」便是其中的許多步驟之一。



如同減重前須先秤重,才能針對自身體重擬定相關計畫,為了達成減碳效益,企業首先也得經過碳盤查統計排碳量,才能了解自身排碳結構,並覺察減碳潛力,以便日後針對排放的熱點規劃減碳方法。



碳盤查項目包山包海



而提及碳排放量的統計,「碳足跡」也時有所聞,但兩者之間的關係其實截然不同。碳足跡是指「產品」或「服務」的整個生命週期中,直接或間接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量。換言之,包含原料開採、製造、加工,甚至到回收的整個過程,所有的碳排放量都屬碳足跡的統計範圍。



而碳盤查則是以「企業」、「組織」作為調查對象,計算營運中所有活動的直接或間接碳排放量,如採購、生產、銷售、供應、運輸,以及員工上下班、出差通勤等,依據不同定義,一般可劃分為3個範疇,如圖。



眾多碳名詞的相似相異處

有了這樣的概念之後,開發商所推出的綠建築案,僅只代表該建案的碳足跡,因此開發商減碳實際作為,必先碳盤查,才可真正落實企業的碳管理。



量完體重 才知道該怎麼減



一但完成碳盤查(量完體重),了解自身排碳結構之後(數據分析),才可擬定減碳策略的實際作為。如某營造業透過將碳盤查邊界訂為公司總部及各營建工地,統計2022年用電量,找出可降低碳排的機會,從而加速使用綠色建材、碳排減量的機具,並優先選擇有實質減碳作為的廠商作為合作對象。



還有如某集團結合旗下建設公司與營造廠進行碳盤查,得出碳排放主要來自各工務所、工地的照明、空調設備等,藉此制定未來碳減量專案,其中包含採用節能照明燈具、冰水主機與電梯接更換節能設備。除上述節電措施,也持續推動資源回收、廢棄物減量,藉此提升能源使用效率。



碳排計算範疇大至工業機具,小至日常通勤,據潘冀聯合建築師事務所資深永續規劃師、同時也是低碳建築聯盟評估專家的張羣培分享,為響應減碳,潘冀定期舉辦交通減碳日,透過改變日常較多碳排的通勤方式,以步行、自行車甚至滑板等取代,減少碳排量42.84公斤二氧化碳當量,佔比高達56%。



落實減碳作為 碳盤查先行



綜上,因應全球減碳趨勢,不論是國際間,抑或各國內的企業,相關碳排責任無可避免,碳盤查更是落實碳管理這般實際作為的初步關鍵,現行制度下其實已有部分企業做為先驅紛紛投入,也獲得階段性收穫,對於其他尚未涉足減碳議題的各行各業,毋寧是效仿學習的適合對象。



眾多碳名詞的相似相異處

註:完整文章見住展雜誌499期



延伸閱讀:
落實碳管理 必先碳盤查
「碳潮」來襲 不破浪,就滅頂!
建築業淨零3路徑 碳盤查是第1哩路



《住展雜誌》創立於1985年,是全台第一家房產媒體
擁有最豐富且即時的預售屋、新成屋資訊
以上文章未經授權,禁止擅自轉貼、節錄
官方網站:www.myhousing.com.tw
FB粉絲團:www.facebook.com/myhousingfan


住展雜誌 】授權轉載,原文出處【 眾多碳名詞的相似相異處



最新房產新聞
人氣房產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