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歐洲無人機展 工研院盼建立台灣自主供應鏈
工研院無人機研究團隊前進德國杜塞道夫參加歐洲無人機展,研究員張日陽表示,希望透過加強軟硬體,讓台灣有自主化的飛行速度控制器,盼能「全部台灣製、可外銷」,建立台灣的自主供應鏈。
「2025年歐洲海陸空無人載具及自駕系統產業鏈展」(Xponential Europe)2月18至20日在德國杜塞道夫展覽中心舉辦,包括工研院在內的數十家台灣機構與廠商組團參展,展示台灣在無人機市場自主供應鏈的成果與潛力。
工研院資訊與通訊研究所技術副理葉時昊表示,工研院「人工智慧無人機隊」展示無人機5大應用方向,包括橋梁巡檢、路口檢測、遠洋低碳智慧漁搜系統、智慧倉儲,以及廣域大範圍快速建模系統。
葉時昊說,橋梁檢測傳統使用人工垂吊輔以工程車方式,使用無人機可取代高風險人力並優化效率。透過後台管理,無人機可以拍到橋底下的橋梁影像並加以標記,加上人工智慧的視覺辨識輸出穩定的類型。
路口檢測則是解析車流和車禍發生間的訊號,使用人工智慧分析車子流動的軌跡,目前在全台12個縣市69個路口進行測試。
葉時昊說,遠洋低碳智慧漁搜系統使用無人機的可視性動態回收技術,根據位移與上下晃動,修正降落軌跡,準確進行魚群規模與數量辨識,並能自主返航,「傳統直升機搜尋魚群的方式一年至少要18萬」,透過無人機可省下大筆成本。
工研院也在現場展出氫燃料電池與鋰電池。工研院材料與化工研究所經理謝登存表示,無人機依據應用端需求的種類,有不同的能源系統,氫燃料電池比傳統燃料電池環保,提供較長的續航里程;鋰電池則是在有限的空間與體積裡達到高能量、高功率的輸出。當起飛降落需要較大的瞬間電力時,氫燃料電池結合鋰電池可以達到所需能量密度。
在關鍵模組零組件部分,工研院開發無人機速度控制器和馬達。工研院無人機系統技術部研究員張日陽說,研究部門前身是馬達控制器,現在延伸到無人機系統,依據無人機系統機體,計算軸距、最大起飛重量等機體功率,設計出電子速度控制器。
他說,工研院希望透過加強軟硬體,讓台灣有自主化的飛行速度控制器,希望能達到「全部台灣製、做出外銷」,建立台灣的自主供應鏈。
台灣互宇向量公司執行長鍾宏彬帶著光纖陀螺進軍國際市場。鍾宏彬說,光纖陀螺應用在定位系統,透過慣性原理的內部穩定特定達到導航功能,也可避免假訊號干擾。
他說,例如從A點到B點方向固定,透過慣性導航增加無人機定位穩定度,用過去累積的資料,輔以地圖資料或是戰場資訊,就知道未來要去哪裡。
鍾宏彬表示,傳統定位系統易受外部干擾,透過光學原理測量旋轉與移動速度,進而將姿態儀模組化,讓無人機在飛行時,透過內部演算達到慣性飛行。
鍾宏彬大學就讀中央大學太空科學與工程學系,大四參與教授主持的光纖陀螺晶片計畫,踏入該領域並完成光電組碩博士,接著成立公司在2018年開始投入感測器導航元件。
相較過去參加東歐展覽的經驗,鍾宏彬說,這次遇到較多目標性採購顧客,「顧客都很直接,確定口袋有多少錢」,他身為業者則依據顧客的目標、預算與任務需求,「炒個菜」。
鍾宏彬也指出,從俄烏戰爭進行3年的戰爭經驗看來,「每天要耗損很多無人機,但是無人機到底有沒有完成目標卻無法確定」,未來無人機存活率將成為投資考量。
「2025年歐洲海陸空無人載具及自駕系統產業鏈展」(Xponential Europe)2月18至20日在德國杜塞道夫展覽中心舉辦,包括工研院在內的數十家台灣機構與廠商組團參展,展示台灣在無人機市場自主供應鏈的成果與潛力。
工研院資訊與通訊研究所技術副理葉時昊表示,工研院「人工智慧無人機隊」展示無人機5大應用方向,包括橋梁巡檢、路口檢測、遠洋低碳智慧漁搜系統、智慧倉儲,以及廣域大範圍快速建模系統。
葉時昊說,橋梁檢測傳統使用人工垂吊輔以工程車方式,使用無人機可取代高風險人力並優化效率。透過後台管理,無人機可以拍到橋底下的橋梁影像並加以標記,加上人工智慧的視覺辨識輸出穩定的類型。
路口檢測則是解析車流和車禍發生間的訊號,使用人工智慧分析車子流動的軌跡,目前在全台12個縣市69個路口進行測試。
葉時昊說,遠洋低碳智慧漁搜系統使用無人機的可視性動態回收技術,根據位移與上下晃動,修正降落軌跡,準確進行魚群規模與數量辨識,並能自主返航,「傳統直升機搜尋魚群的方式一年至少要18萬」,透過無人機可省下大筆成本。
工研院也在現場展出氫燃料電池與鋰電池。工研院材料與化工研究所經理謝登存表示,無人機依據應用端需求的種類,有不同的能源系統,氫燃料電池比傳統燃料電池環保,提供較長的續航里程;鋰電池則是在有限的空間與體積裡達到高能量、高功率的輸出。當起飛降落需要較大的瞬間電力時,氫燃料電池結合鋰電池可以達到所需能量密度。
在關鍵模組零組件部分,工研院開發無人機速度控制器和馬達。工研院無人機系統技術部研究員張日陽說,研究部門前身是馬達控制器,現在延伸到無人機系統,依據無人機系統機體,計算軸距、最大起飛重量等機體功率,設計出電子速度控制器。
他說,工研院希望透過加強軟硬體,讓台灣有自主化的飛行速度控制器,希望能達到「全部台灣製、做出外銷」,建立台灣的自主供應鏈。
台灣互宇向量公司執行長鍾宏彬帶著光纖陀螺進軍國際市場。鍾宏彬說,光纖陀螺應用在定位系統,透過慣性原理的內部穩定特定達到導航功能,也可避免假訊號干擾。
他說,例如從A點到B點方向固定,透過慣性導航增加無人機定位穩定度,用過去累積的資料,輔以地圖資料或是戰場資訊,就知道未來要去哪裡。
鍾宏彬表示,傳統定位系統易受外部干擾,透過光學原理測量旋轉與移動速度,進而將姿態儀模組化,讓無人機在飛行時,透過內部演算達到慣性飛行。
鍾宏彬大學就讀中央大學太空科學與工程學系,大四參與教授主持的光纖陀螺晶片計畫,踏入該領域並完成光電組碩博士,接著成立公司在2018年開始投入感測器導航元件。
相較過去參加東歐展覽的經驗,鍾宏彬說,這次遇到較多目標性採購顧客,「顧客都很直接,確定口袋有多少錢」,他身為業者則依據顧客的目標、預算與任務需求,「炒個菜」。
鍾宏彬也指出,從俄烏戰爭進行3年的戰爭經驗看來,「每天要耗損很多無人機,但是無人機到底有沒有完成目標卻無法確定」,未來無人機存活率將成為投資考量。
- 記者:中央社記者顏若瑾杜塞道夫20日專電
- 更多財經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