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景氣未明 德商信心調查:過半仍看好台灣經濟
全球經濟前景未明,德國經濟辦事處今天發布「2024/2025年德國商業信心調查報告」指出,儘管整體商業滿意度降至近5年來最低點,仍有51.6%的企業預期今年台灣經濟將進一步改善,比率較去年成長,顯見台灣市場仍具吸引力。
德國經濟辦事處首席代表暨處長蘭依樺(Eva Langerbeck)表示,最新調查報告顯示,德國企業在2024年的表現有所改善,未來展望樂觀,許多企業計劃進一步投資台灣並對成長前景充滿信心;隨著市場需求回升,企業業績穩步增長,顯示台灣仍是德國企業重要的亞洲市場。
不過,蘭依樺指出,德國企業在標案程序、能源供應與進口限制等方面仍面臨挑戰,若能有效改善,將有助於吸引更多德商深耕台灣。
經濟部投資促進司司長張銘斌致詞表示,部分調查結果數據較前1年佳,顯見台灣經濟表現,這也是因有德商參與其中,尤其在半導體、汽車等產業。他也提到,德商對能源供應表達關切,經濟部會攜回意見研究改善。
美國總統川普重返白宮,揮舞關稅大刀,並將半導體產業為重點對象,張銘斌談及,台德貿易關係緊密,賴總統近日也提出「全球半導體民主供應鏈夥伴倡議」, 台德作為夥伴應一起面對挑戰。
根據調查結果,受訪在台德商最關注的挑戰,主要集中在台灣的經濟成長(63.2%)、全球的經濟成長(59.3%)以及兩岸關係(55.8%)。
能源供應方面,報告指出,57.9%的企業擔憂未來能源供應的穩定性,並建議透過分散能源來源、建立強韌的備用系統及增加對再生能源的投資來降低風險。48.4%的企業呼籲政府加強能源供應與電網的韌性,以確保未來商業活動的穩定發展。
調查報告也顯示,2024年願意在未來2年內投資台灣的德商比例為39.6%,較前一年的歷史高點(近50%)下降,趨於正常水準。同時,選擇不投資的企業比率首次超過投資企業(41.7%),為2017年以來首見。影響投資意願的主要因素包括市場前景低迷、全球經濟不確定性及政治風險。
儘管面臨挑戰,調查指出,51.6%的企業預期2025年台灣經濟將進一步改善,較去年成長5.7個百分點;62.4%的企業預期本地業務在2025年將有所擴張,1/3的企業則計劃擴增員工人數,反映出台灣的市場環境仍具吸引力。
該調查於2024年11月13日至12月20日進行,在260名符合資格受訪者中,回覆率約37%。
德國經濟辦事處首席代表暨處長蘭依樺(Eva Langerbeck)表示,最新調查報告顯示,德國企業在2024年的表現有所改善,未來展望樂觀,許多企業計劃進一步投資台灣並對成長前景充滿信心;隨著市場需求回升,企業業績穩步增長,顯示台灣仍是德國企業重要的亞洲市場。
不過,蘭依樺指出,德國企業在標案程序、能源供應與進口限制等方面仍面臨挑戰,若能有效改善,將有助於吸引更多德商深耕台灣。
經濟部投資促進司司長張銘斌致詞表示,部分調查結果數據較前1年佳,顯見台灣經濟表現,這也是因有德商參與其中,尤其在半導體、汽車等產業。他也提到,德商對能源供應表達關切,經濟部會攜回意見研究改善。
美國總統川普重返白宮,揮舞關稅大刀,並將半導體產業為重點對象,張銘斌談及,台德貿易關係緊密,賴總統近日也提出「全球半導體民主供應鏈夥伴倡議」, 台德作為夥伴應一起面對挑戰。
根據調查結果,受訪在台德商最關注的挑戰,主要集中在台灣的經濟成長(63.2%)、全球的經濟成長(59.3%)以及兩岸關係(55.8%)。
能源供應方面,報告指出,57.9%的企業擔憂未來能源供應的穩定性,並建議透過分散能源來源、建立強韌的備用系統及增加對再生能源的投資來降低風險。48.4%的企業呼籲政府加強能源供應與電網的韌性,以確保未來商業活動的穩定發展。
調查報告也顯示,2024年願意在未來2年內投資台灣的德商比例為39.6%,較前一年的歷史高點(近50%)下降,趨於正常水準。同時,選擇不投資的企業比率首次超過投資企業(41.7%),為2017年以來首見。影響投資意願的主要因素包括市場前景低迷、全球經濟不確定性及政治風險。
儘管面臨挑戰,調查指出,51.6%的企業預期2025年台灣經濟將進一步改善,較去年成長5.7個百分點;62.4%的企業預期本地業務在2025年將有所擴張,1/3的企業則計劃擴增員工人數,反映出台灣的市場環境仍具吸引力。
該調查於2024年11月13日至12月20日進行,在260名符合資格受訪者中,回覆率約37%。
- 記者:中央社記者曾智怡台北20日電
- 更多財經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