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出生到年老都該重視的「情緒教育」

從出生到年老都該重視的「情緒教育」
【記者林家慶報導】



國內兩起不幸的捷運持刀殺人事件,引起眾人乘車惶恐,進一步剖析行為人的情緒及精神狀況,也引發諸多討論。從幼兒到老年人,情緒健康都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支柱。桃園「張老師」基金會呼籲,家庭須幫助子女、學校須幫助學生提供良好的情緒教育環境,輔導他們自小建立穩健的情緒基礎,應對各種生活議題。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統計,情緒健康問題已成為全球公共衛生的一大挑戰,每年有超過三億人因情緒健康問題尋求治療和支援,其中包括焦慮、抑鬱、壓力等多種情緒狀況。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更從2002年起在全球發起推動社會情緒學習(Social andEmotional Learning, SEL),計畫中提到SEL的五大核心能力:自我覺察、社會覺察、自我管理、人際關係技能、做負責任的決定;強調當前的問題不應該只以解決負向情緒為目標,而是需引導至正向情緒當中。且企業選才也開始從IQ、EQ,延伸至高韌性商數(Resilience Quotient; RQ),RQ值指遇到困難時能克服事件、應對事件的處理能力。由此可見,良好的情緒教育可以幫助個人更好地理解和管理自己的狀態,提高自我調節,從而讓自己以更健全的人格步入社會軌道中。

桃園「張老師」建議,家庭視為社會最小單位,家人應彼此尊重家庭成員間的情緒需求,即便是子女或長者都仍會有不同年齡層的情緒議題,但透過建立親密的情感連結,提供情緒支持和一個信任環境,勢必能讓對方知道這是一個可以安心表達情緒的地方。也可以撥打「張老師」1980專線,來電諮詢正確的情緒管理方法:如情緒表達、放鬆技巧,學習情緒管理,增強心理韌性。


最新財經新聞
人氣財經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