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現形劇3/「衝自費醫療」最賺錢醫院是它!砸錢買設備留住患者

醫院現形劇3/「衝自費醫療」最賺錢醫院是它!砸錢買設備留住患者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肯花錢添購最新設備,去年斥資近50億元打造中部首座「質子治療中心」。台中市長盧秀燕(左三)、中國醫藥大學董事長蔡長海(左二)、中醫大附醫院長周德陽(左一)。(圖/合成圖)

[周刊王CTWANT] 衛福部每年定期公布醫院財報,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簡稱中醫大附醫)奪下111年醫療本業最賺錢冠軍。一位知情人士透露,今年76歲的中醫大附醫董事長蔡長海是關鍵角色,,蔡長海小兒科醫生出身的他擁有極佳的生意頭腦極佳,積極更新醫療設備,力衝自費醫療,整併地區醫院擴大版圖,同時衝自費醫療,據傳還擁有財務精算團隊,也讓中醫大附醫多次連續4年蟬聯(幾年)醫療本業獲利王。

根據衛福部公布的醫療院所111年最新財報,林口長庚醫院第7年繼續蟬聯台灣「最賺錢醫院」,整體收支結餘高達93.93億元。長庚醫療財團法人行政中心執行長游進邦解釋,長庚醫院盈餘能夠名列前茅,多半都是加上股票執行收入的業外收入(85億元多少?),來自創辦人王永慶當初創建時,捐贈的大筆台塑股票,和醫療本業僅有(多少?)較無關聯。。

若是單從醫療本業來看,林口長庚甚至擠不進前20名,醫務結餘3.1億元,醫務潤率僅有0.91%。勇奪冠軍的是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簡稱中醫大附醫),醫務結餘為25.55億元,醫務潤率為10.5%,而排名第二的是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醫院結餘為12.33億元,相較之下,中醫大附醫足足高出13.22億元,多出1倍以上。

中醫大附醫主秘陳韋成表示,中醫大附醫以病人為中心,所有盈餘將投資在尖端儀器設備、AI軟硬體,發展生技醫療服務,提高醫療服務品質,以獲得病人肯定與信任。

知情人士向CTWANT透露,「地緣優勢、再加上機器先進,同時購買二線城市醫院,這是中醫大附醫能夠賺錢的原因!」台中另一家醫學中心台中榮總位置較偏,而且鄰近道路容易塞車,因此讓許多患者、急診都會選擇到中醫大附醫。


醫院現形劇3/「衝自費醫療」最賺錢醫院是它!砸錢買設備留住患者
中醫大附醫董事長蔡長海積極整併地區醫院,旗下亞洲大學去年斥資75億興建豐原區「亞洲大學豐富健康產業園區」,未來興建醫院、長照、公托3機構,預計2028營運上路。(圖/報系資料照)

而中醫大附醫敢花大錢買最先進的機器,也讓患者對醫療品質更有信心。「雖然急診燒錢,但中醫大附醫的急診患者多數都會繼續住院,後續的手術、自費療程都能賺進許多醫藥費。」知情人士說,中醫大附醫的董事長蔡長海雖然是小兒科醫師出身,但經營頭腦卻不輸生意人。

76歲的蔡長海旗下有中國醫藥大學暨醫療體系、亞洲大學暨醫療體系,以及衍生企業長聖、長佳智能、聖安等上櫃(興櫃)公司…等26家,將學術、醫療、產業串聯成生態系,而且持續擴大,包括在興建中的中國醫藥大學附設台中市老人綜合醫院、1棟長照機構;另在豐原區興建亞洲大學附屬豐原醫院、1棟長照機構、公托及生技園區等。

知情人士表示,積極整併二線城市的地區醫院,不只能擴張病人數量,也可以將患者再轉入中醫大附醫,而中醫大附醫購買的先進儀器、高薪聘請的名醫,也能同時在學校、地區醫院靈活運用。

另一名醫界人士則認為,中醫大附醫是「衝自費」的典範,該院各科醫師常希望患者採用自費醫療,健保與自費之間的拿捏得宜,確實值得大部分醫院學習。「高層當然會給醫師設定『業績壓力』,但同時給醫師的酬勞確實也很吸引人,久而久之,只要選擇到中醫大附醫工作的醫師,自然就會積極推廣自費療程。」

不過,一位不願具名的外科醫師則認為推廣自費療程是必然的。「健保制度下,自費的藥物、療程當然比較有品質,所以也難怪醫師會建議患者購買自費醫療,如果患者經濟能力許可,這是雙贏局面。」


醫院現形劇3/「衝自費醫療」最賺錢醫院是它!砸錢買設備留住患者

延伸閱讀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健康新聞
人氣健康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