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救早產兒 彰基產房動線大改革

【互傳媒/記者 林明佑/彰化 報導】為提升早產兒搶救效率,彰基醫學中心日前啟用全新整合式產房,將手術室、產房與新生兒加護病房(NICU)設置於同一樓層,避免新生兒出生後需跨棟、上下樓層轉送的延誤風險,爭取「黃金一小時」內的即時醫療。

▲總院長陳穆寬教授強調:我們的改建理念就是『只有該做的事,沒有不該花的錢』。這不只是硬體的調整,更代表制度的前進。(彰基醫學中心提供)
彰基總院長陳穆寬教授指出:「彰基是雲彰投唯一的醫學中心,不能讓硬體成為搶救的障礙。我們整合空間,是對家屬與生命的承諾。」

▲彰基啟用全新整合式產房,手術室、產房、新生兒加護病房同層,搶救早產兒免轉送延誤,爭取「黃金一小時」,提升醫療效率。(彰基醫學中心提供)
這次改建的新產房命名為「烈以利紀念病房」,紀念長年投入婦幼醫療的英國宣教師烈以利(Isabel Elliot),亦象徵對婦幼照護理念的傳承。
一位目前在彰基擔任主任的L 醫師知道這項改革,特別有感並主動感謝院方為了產婦和新生兒的安全突破萬難、大破大立完成這個不可能的任務。早產雙胞胎的父親L 主任回憶起太太第一個母親節特別難忘,因為「14 年前的母親節,兩個雙胞胎插著管子,在三樓手術室出生後,小兒科醫師為了急送到四樓新生兒加護病房,沿路奔波、焦急萬分。」這次看見新設施後的產房深感欣慰,「這樣的設計,可以救回更多孩子,也減少家屬的徬徨與不安。」
根據國健署2023年資料,全台每年約有14,000名早產兒,占新生兒總數10.88%,其中極低出生體重兒達1.07%。他們大部份都需立即進入新生兒加護病房接受加護治療。國際期刊《Golden hour of neonatal life》指出,出生後首小時的即時處置,可顯著降低低體溫、低血糖、腦內出血(IVH)等併發症風險。
然而,許多醫院因空間限制,產房和新生兒加護病房設於不同樓層,導致「推保溫箱奔跑」成常態,影響處置效率。彰基此次整合總院醫學中心和兒童醫院,大幅縮短轉送距離,實踐「產出即照護」的理想。
陳穆寬強調:「我們的改建理念就是『只有該做的事,沒有不該花的錢』。這不只是硬體的調整,更代表制度的前進。」
在少子化趨勢下,每一位新生兒都彌足珍貴。彰基透過空間重整與制度優化,展現守護新生命的最大誠意,也為全台婦幼醫療注入嶄新典範,希望讓全台灣偉大的母親每年都能夠度過甜蜜的母親節。
- 記者:互傳媒/記者 林明佑
- 更多健康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