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揪出刷牙迷思 「1動作」很多人做錯:對牙齒有害

[周刊王CTWANT] 刷牙不僅為了保持牙齒清潔,有研究指出還能降低心臟病、失智、肺炎等疾病的風險,但有不少人刷牙的方式可能不完全正確。國外一名有18年經驗的牙醫查普拉(Dr. Deepa Chopra)指出,民眾刷牙後常常立即漱口,這動作容易將殘留的氟化物洗掉,而氟化物是保護牙齒免於蛀牙的成分之一。
綜合外媒報導,國外一名女牙醫師查普拉擁有超過18年執業經驗,近日她公開分享,民眾在刷牙方面的多個迷思。第一就是刷牙後立即漱口,查普拉說明,這動作看似正確,但刷牙後馬上反覆漱口,會將殘留於牙齒上、牙膏中的氟化物清洗掉;而氟化物是保護牙齒免於蛀牙的成分之一,因此她建議刷牙最後含一口水漱10秒之後吐掉即可。
除此之外,查普拉還點出另一種情形,民眾刷牙後馬上使用漱口水,她也說這看起來是個好習慣,實際上也會洗掉氟化物;在使用漱口水的時間,查普拉建議在刷牙前或是午餐後。
查普拉也用她的經驗,分享一些口腔衛生建議,像是刷牙時間至少要2分鐘,每天早晚各1次,能去除牙菌斑並預防牙齦疾病;早餐前刷牙可以助於激活唾液,自然而然保護口腔並有助於消滅起床的口臭;用餐後等30分鐘至60分鐘再刷牙,否則飯後立刻刷牙會削弱法朗執琺瑯質;以及不要忘記清潔舌頭,舌頭表面的細菌是口臭主因之一。
延伸閱讀
- 記者:周刊王CTWANT
- 更多健康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