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巢癌發生率第七,但致命性高,做1件事可降低卵巢癌罹患率
根據衛生福利部最新公布的統計資料,乳癌仍是台灣女性癌症發生率的首位。在2022年,女性新發癌症人數為62,994人,年齡標準化癌症發生率為每10萬人口311.2人。其中,乳癌的標準化發生率為每10萬人口92人,共有17,366名女性罹患乳癌。
HPA.GOV.TW
卵巢癌方面,2022年共有1,859名女性罹患此病,標準化發生率為每10萬人口10.6人。雖然卵巢癌在女性癌症中的發生率排名第七,但其致命性高,2023年共有751名女性因卵巢癌去世,死亡率為每10萬人口6.4人。值得注意的是,卵巢癌的死亡人數年增率達9.9%,為十大癌症之最;由於卵巢癌初期症狀不明顯,患者難以及時發現,加上治療後復發率高,導致其致死率較高。
因此,女性朋友應重視定期健康檢查,特別是針對乳癌的篩檢,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降低疾病風險。同時,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注意身體異常變化,及早就醫諮詢,才能有效預防和控制這些威脅女性健康的疾病。
英國牛津大學病理學家Kezia Gaitskell博士表示,以往生小孩可降低罹患卵巢癌風險的論調常被提起,但一直都沒有科學數據去證實,這次牛津大學的研究,是有數據去證實這個說法是正確的。
Kezia Gaitskell博士指出,這次的研究觀察8000名患有卵巢癌的女性,而包括漿液腺泡型、黏液腺泡型、子宮內膜型及清亮細胞型等4種常見的卵巢癌中,在把有生過小孩和沒生過小孩的人比較,有生過小孩的女性罹患子宮內膜型及清亮細胞型卵巢癌,可降低4成的罹患風險,對於4種類型的卵巢癌罹患率,則平均可降低2成,之後再生一胎,又可以再降低8%的風險。
Kezia Gaitskell博士說明,因為女性在排卵時,卵巢表面組織會因排卵而受到破壞,當排出的卵子次數越多,卵巢表面的組織就再次被破壞,增加組織的損傷,最後導致卵巢癌。而生育過的女性,則是有時間讓卵巢表面組織休息,並讓受損的組織修復,因此,罹患卵巢癌的機率也降低了。
(記者 李政純整理,圖片來源:Dreamstime/典匠影像)
延伸閱讀:
·年輕女爆肥、月經亂,備孕7年肚皮沒動靜,婦產醫揪出3問題,順利懷孕
·孕期常腳抽筋怎辦?醫推「2方法」緩解 1動作太過頭小心流產
- 記者:常春月刊
- 更多健康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