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能治食物中毒 醫解析:急性期、緩解期處方大不同

中醫能治食物中毒 醫解析:急性期、緩解期處方大不同

【NOW健康 陳郁茹/台北報導】食品安全問題近來備受關注,根據食藥署統計資料顯示,每年5至10月為國內食物中毒發生高峰期!中醫師周大翔表示,食物中毒常見症狀包括腹痛、腹瀉、嘔吐、脫水等等症狀,中醫在治療用藥上會區分「病發急性期」及「緩解期」來給予適合的藥物,以幫助病人緩解症狀,調理身體腸胃機能。


盤點食物中毒症狀 嚴重脫水、意識不清恐住院


食物中毒是指因吃入含病原性微生物、有毒化學物質等食品,引起的腸胃系統症狀疾病,且可從「食品中毒案件」找出2人或2人以上攝取相同的食品,而發生相似症狀及檢驗出相同致病來源物質。


周大翔說明,食物中毒常見症狀包括腹痛、腹瀉、嘔吐、脫水、小便減少、發燒、頭痛頭暈、虛弱及意識變差等等,嚴重時伴隨血便或膿便,同時依病人體質及腸胃機能健康程度、引起食品中毒的致病種類、吃入多少被污染的食品量等等因素,決定中毒症狀涵蓋範圍及嚴重程度。


一般食物中毒症狀通常會持續1至3天,較嚴重則會持續7至10天,極少數患者腹瀉嚴重,可能會脫水導致血壓降低,引發暈眩、意識模糊、持續高燒。周大翔示警,這時就得評估是否需要住院,若民眾攝入有毒特別物質也可能會致死。


區分食物中毒與腸胃炎! 中醫解析治療處方


食物中毒會引發腸胃症狀,讓外界容易誤認為是腸胃炎,周大翔解釋,一般腸胃炎發生原因可能與平日腸胃機能較弱有關,加上壓力及環境變化等外在因素,吃入的食物超過腸胃負荷功能,造成腸胃發炎產生症狀。


臨床診斷上會如何辨識食物中毒與腸胃炎呢?周大翔表示,隨著衛生觀念進步,衛生習慣及醫療條件較佳的國家,食物中毒發生流行性機率較低,因此當患者有腸胃道症狀時,診斷上會先辨別近期攝入源頭食物的出處,症狀嚴重時醫院會採集體內病源體,判斷是否為細菌性、病毒性、或有毒物質引起。且中毒事件發生後,大家也會因警訊推播迅速,減少攝入懷疑食物,以防止事件擴散。


中醫在治療食物中毒上可區分病發急性期及緩解期2方向用藥,周大翔說明,急性期患者腹痛、腹瀉、嘔吐、脫水症狀急迫,常見處方包含葛根芩連湯、白頭翁湯等,並加減使用藿香、蒼朮、茯苓、芍藥等用藥,除能有效清熱降低腸胃發炎外,部分藥性可增加細菌病毒排出效率。


至於緩解期治療方向以顧護脾胃機能為主軸,周大翔提到,用藥包含四君子湯、理中湯、小建中湯等,透過健脾理氣來恢復腸胃消化及蠕動機能,同時因緩解期腸胃機能在急性發炎後,可能蠕動較差、腸內氣體較多,中藥還會搭配理氣藥材,如陳皮、砂仁、木香、枳實等來調理。


食物中毒如需催吐 重按2穴位有助排除食積


食物中毒症狀發作時,加重力道深按足三里穴及梁丘穴,可以緩解急性腸胃不適症狀!周大翔指出,足三里是足陽明胃經合穴,具有調理脾胃、和腸消滯、清熱化濕等功效,梁丘穴則是足陽明胃經郄穴,具通調胃氣,和中降逆功效。


周大翔也補充,若民眾因食物、酒精、或不潔食物停留於胃中,胃處於急性發炎狀態導致消化機能停擺而無法消化,這時只要重壓足三里穴及梁丘穴,達到適度「吐法」可緩解症狀,排除不當停滯的食積。同時民眾事後要記得補充適量水分及電解質,進食上攝取較容易消化類型食物。


食物中毒後,民眾在日常照護上有什麼需要注意的事情?周大翔建議,飲食上應選擇清淡食物,以少油、少糖、少加工的食材為主,避免刺激、辛辣、油炸等調味烹調方式,若攝取過多油脂會讓腹瀉加劇;甜的食物會增加滲透,恐讓腸道繼續腹瀉。另外,有腹瀉症狀發生者因身體水分及電解質大量流失,可適度補充稀釋的運動飲料及水分,並攝取蔬菜、水果補充維生素,至於飲食量可先減少一些,讓腸胃適度減量工作,配合休息以恢復身體機能。


隨著夏季到來,部分食物在高溫下容易腐敗,民眾在食材保存及衛生處理上應多加留意,若不慎吃下不新鮮的食物,或發生食物中毒症狀,一定要及時就醫,避免拖延病情。


# 首圖來源/Freepik


更多NOW健康報導
▸手麻腳麻快中風了?醫揭中風危險因子 改善血循可預防
▸講座報名/總是失眠、睡不好? 專家指導一夜好眠秘訣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 醫級邦 │ 健康安妞 Podcast



最新健康新聞
人氣健康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