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執、話多、自我中心⋯老了就一無是處?墨瑞教你的「人生智慧課」

暢銷經典著作《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的主人翁、布蘭迪斯大學社會學教授墨瑞.史瓦茲《用創意享受銀髮人生》一書中,從自己的角度完整呈現他邁入老年的早期,已經歷過一輪疾病與衰退的打擊,娓娓道來他是如何轉換心態,探索人生的核心意義,同時讓老年充滿創造力。以下為原書摘文:

人們用各種術語和觀念來歧視年長者,否認我們的人性。儘管這些刻板印象令人反感,但我們得勇敢面對,思考哪些謬誤和偏見帶有老年歧視和年齡定型,會有所幫助。學會辨識這些帶有年齡歧視的態度和語言,就更容易加以斷絕——無論是在我們自己或他人身上。

別人說我們自誇、話多、無聊、愛猜疑、太苛求、笨拙、煩人、愛抱怨、喜歡說教、令人厭煩。說我們固執、古板、落伍、過於自我中心、脾氣暴躁、頑固、不知變通。認為我們過度專注於自己,特別是我們的過去,說我們害怕未來,認為前景黯淡無光。刻板印象的我們性格孤僻、不事生產、無所事事——「脫離現實」、不合群、與現代生活格格不入。我們笨拙、嘮叨、消極,還嫉妒比我們年輕的人。

透過刻板印象的濾鏡看,我們最好的歲月已經過去,如今步履蹣跚的我們不值得尊重或傾聽。我們沒效率、沒能力,無法對任何人或任何事起任何作用。此時此刻的我們無須太認真對待,因為我們正快速消逝中,差不多要被放逐了。我們不是曾經擁有嗎?不要再要求更多了。



「老年歧視」多半是偏見或誤解

你聽過那些無情的俗話:糊塗莫過於老糊塗、老狗變不出新把戲、老不羞才會對性感興趣。於是,他們把我們推向社會邊緣,貶到卑微的地位。他們看不到我們,甚至害怕看到我們,因為對他們而言,我們不算是人,而是一個被排斥、不受歡迎的族群。

當然不是每個人都有這種年齡定型和老年歧視的態度,也不是所有老人都會受到這種對待。一些特例,例如個性好、有才華、地位高、有權勢、有財富的老年人,都可能免於這種污名化。但是年齡歧視和年齡定型實在太普遍了,絕大多數的老年人多少都因為這些態度而受苦。

你承受了哪些年齡歧視的態度和感受呢?你是否因為年老而自尊心降低了?或者,你也曾經因為年齡的緣故,拒絕與他人交往嗎?仔細檢查自己對老化的感受,會發現自己的偏見、誤解和自證預言,還可以進一步瞭解老化的真相和現實,其實和社會上的偏見截然不同。

我們如何接納這些對自己有害的歧視態度呢?他人與媒體不斷為我們製造陳腐、糊塗和依賴的形象與期望。使得這些形象和期望如此普遍、被視為理所當然,以至於我們自己也有意識或無意識地接受了。最終,這些期望植入我們對自己的看法,進而按照對自己的期望或預測行事。

老年歧視確實有它形成的現實因素與基礎——我們的身體確實不如過去強壯敏捷。只不過這個現實是片面、不完整的,而且絕大部分是嚴重的偏見或誤解。例如,我們完全可以學習新事物並記住它們,並且以相當快的速度持續學習。



身體會衰退,但大腦具有韌性

老化的過程中,身體的衰壞無法避免:視力模糊、肌肉鬆弛、皮膚下垂。然而,以為心智也會隨著衰退這個普遍看法,恐怕是錯誤的觀念。

最新的科學研究指出,大腦未必會隨著年齡增長而失去功能或推理能力。我們最新的瞭解是,許多、甚至大多數老年人的思維能力之所以下降,其實是疾病造成的,跟年齡無關。

美國國家老齡研究所的研究主任札文.哈查圖里安博士表示:「關於老化與大腦的大部分觀念都是基於傳聞,而非事實。在沒有疾病的前提下,仔細去研究老化並進行觀察,就沒有理由認為我們的認知和智能活動會隨著老化而衰退和喪失。」

紐約醫院-康乃爾醫學中心的弗雷德.普拉姆醫生表示:「很明顯,有一部分老人躲過了老化的影響,他們的大腦運作起來就跟年輕人一樣。」



如何拋開「老年歧視」?

我們如何擺脫自己對老年歧視的態度呢?首先,我們可以參考大量的研究,這些研究顯示60歲以上的人仍具有成長、學習和發展的潛力。我們可以大量閱讀指出老年人持續擁有生產力和創造力,並對他人和社會有重大貢獻的研究。

我們可以拿自己和同儕的成就和外界對我們的期望進行比較,以消除自己對年齡的刻板印象。我們可以專注在我們能做出重大貢獻的領域,盡力而為,為自己除去「生命在我們這個年紀便結束了」的想法,還可以按著自己想要的方式打造生活。也可以反向操作,用不同的態度和期待來面對老化,讓晚年更具吸引力和挑戰性。

最後,我們可以採用下列關於老年人和晚年生活的態度和假設:每個人的生命都是可貴且具有可塑性,無論在什麼年紀,生命的擁有者都有能力將它塑造得美麗、有用、有愛、具創造力和體驗強度、充滿覺知且有人性。

我們的生命、健康、自尊、自我價值和機會,跟任何人一樣重要,我們需要擁有這些,才能在生活中持續獲得滿足。我們仍擁有共通的人性本質,可以對人類整體做出諸多貢獻。只要我們還活著,就應該做我們想做的人,而不是按照他人對我們的期望而活著。

我們可以貢獻豐富的技能、知識、智慧和觀點。比起大部分的人,我們更能辨別重要的價值觀,抱持高尚的道德準則,明白人的境況,知曉如何面對失敗與慶祝成功,以善解人意、負責任的方式與人相處,並觸碰到更深處、更真實的自我。

讓我們為自己的年齡感到驕傲而自在,把它視為自己特有的稟性和生命的延續及成就。把自己當成被精心挑選出來的團體,而具備60年的知識、關懷與智慧是進入這個團體的基本條件。



晚年人生「必備5態度」

老化是天天發生的事,每一天,我們都有機會解決問題、實現自我,並為他人付出。我們沒有什麼需要證明、競爭、計較輸贏或必須誇口的,我們不需要當第一名,也不需要賺大錢或取得什麼重要成就。我們可以擁有各種生活方式、觀點、態度、價值觀和信仰,因此,我們之間雖然各不相同,也有異於年輕人,然而在基本的人性上,我們都一樣。

隨著年紀漸長,我開始將自己視為一個偉大生命鏈鎖的組成和表現。我們都是這條鏈鎖的環節之一,也屬於一個更大的整體。這個年紀的我,渴望深入探討生命的各種奧祕。我不知道是它們會找到我,還是我會找到它們。如果真的找到了,我得到的是什麼,又該如何運用我獲得的知識呢?

能夠活到老年是一件幸運的事。晚年是重啟想像的時刻,我們需要拋棄舊有的幻想,迎接新的寓意,並期許自己隨時能覺知到這些寓意。

一些可以秉持的想法:

  • 為自己做最壞的打算。如果沒有發生的話,就心存感恩。
  • 為自己做最好的打算。如果沒有發生的話,想想為什麼。
  • 晚年是最美好的時刻,因為它是壓軸。
  • 每個人都擁有發揮潛力、成為自己應該成為的人的權利。
  • 晚年可以是一生中最美好的時刻,也可以是最糟糕的時刻,端看我們怎麼度過。

隨著年紀增長,我們的世界會有愈來愈封閉的傾向。把保持開放視為挑戰,拓展自己的境界、思想、同情心與同理心,並尋求新的體驗,以敞開的心胸迎接新的希望和新奇的事物。所謂晚年,就是每天都該為大小事開心慶祝,而應該哀傷的時刻就哀傷。

藉著跟自己的老年歧視達成和解,我們可以學習接受自己、肯定自己,甚至愛上正在老去的自己。我們會覺得自己是個有價值、值得珍視的人。並不是即使老了,還有價值,而是正因為老了,所以有價值。無論老年歧視或年齡定型以何種形態出現,一旦我們用這種正面的眼光看待自己,都更有能力提出異議。

讓老年歧視見鬼去吧!讓我們翻轉他人的預期,讓他們見識我們可以帶著真正的毅力,光榮地老去。不趁現在這麼做,更待何時?


歡迎加入《優活健康網》line好友,更多醫療新知搶先看!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健康新聞
人氣健康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