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癌連20年女性癌症發生率首位 死亡難降?醫指三大因素作怪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乳癌已經20年高居台灣女性癌症發生率之首,每年新增罹癌人數超過1.7萬人,且死亡率仍逐年上升,台北慈濟醫院副院長、一般外科主治醫師張耀仁指出,台灣乳癌死亡率難以下降與三大因素有關,首先是台灣的乳癌發生率高;二是早期乳癌診斷比例不夠高、初診斷就是第四期轉移性乳癌者多;最後就是台灣對於乳癌藥物的健保給付沒有完全跟上國際治療指引,尤其是晚期乳癌患者新藥,自費負擔過重。
門診就有一名40歲出頭女性,意外發現確診HER2陽性乳癌,即便順利開刀治療,卻又出現腦部轉移,面臨數次換藥與復發的惡夢,雖然等到新藥問世,接受治療後乳房腫瘤明顯變小,卻不堪自費的經濟重擔,最後仍不敵病魔。
張耀仁說,美國醫學會雜誌(JAMA)2024年發表研究指出,想要有效降低乳癌死亡率,篩檢、早期治療、晚期治療並行是關鍵,尤其,對乳癌死亡率降低的相對貢獻度,早期治療占47%最高,晚期治療占29%次之,再來才是篩檢的25%。
關鍵在於,張耀仁表示,國內晚期乳癌新藥的治療費用高,一旦健保沒有全額給付,患者常無力負擔,因經濟重擔而停藥。
台中慈濟醫院乳房醫學中心主任林金瑤說,過去,新藥等待納入健保的時間,需要將近3至4年,現在雖然健保給付腳步明顯變快,以轉移性HER2陽性乳癌為例,一線用藥已與國際接軌,但晚期二線用藥仍需努力,像國際治療指引建議的第二線治療首選,在台灣迄今仍未取得健保給付。
林金瑤說,HER2陽性乳癌較惡性、易轉移,雖早期乳癌的五年存活率超過95%,但第四期乳癌的五年存活率僅39%。其中分水嶺明確,很多個案只能靠健保,即使醫師手上有再好的「武器」,若健保未給付,治療就可能面臨束手無策,甚至有不到30歲就罹患乳癌的年輕患者,因負擔不起高額的治療費用,只能遺憾地選擇安寧療護。盼政府能在健保資源有限的情況之下,借鏡他國癌症新藥給付採部分負擔的作法,讓病人能有一線希望。
照片來源:示意照/翻攝自Pexels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瘦瘦筆」不只減重 長庚研究:糖尿+腎病患者能減洗腎、截肢機率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 記者:陳 鈞凱
- 更多健康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