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友病患不再怕運動!健保給付「超長效藥物」:1800人受惠年省近千萬

血友病是一種先天性出血性血液凝固異常疾病,患者可能一碰撞就瘀青,時不時因內出血造成關節腫脹,生活可說是「一動不如一靜」。如此被禁錮的人生,如今隨新藥問世獲得改善。醫師表示,醫療日益進步,現在血友病病友接受預防性治療後,不僅日常生活可與一般人無異,甚至有機會能達到近乎正常人的凝血因子濃度,從事高強度運動再也不是夢想。

「以前天氣變化的時候,腳就會腫腫的,關節會出血。」26歲的瑞陽,從小確診為第8凝血因子缺乏的A型血友病,嬰兒時期稍碰撞就會瘀青,嚴重時每2週就要進出醫院。所幸,經過預防性治療,規律補充「第8凝血因子」後,日常生活幾乎可與一般人無異。



台灣逾1800人受血友病所苦

根據健保資料庫統計,台灣目前領有重大傷病卡的血友病患逾1800人,並分為A、B型及其他罕見分型。其中,A型血友病患者缺乏第8凝血因子,佔所有血友病患者約8成;而B型血友病患者則是缺乏第9凝血因子,約佔1成。

血友病嚴重程度因人而異,目前以體內「凝血因子濃度」來區分:

  • 重度:濃度小於1%,關節或肌肉內會自發性出血。
  • 中度:濃度1~5%間,偶有自發性出血;輕微外傷或手術時,流血時間較久。
  • 輕度:濃度5~40%,少有自發性出血;重大外傷或手術後出血。
  • 正常:濃度50~150%,正常凝血功能。

台灣血栓暨止血學會理事長邱世欣指出,對中重度血友病患者來說,較常見的關節部位的自發性出血,不僅出血時關節腫脹、疼痛、無法活動;倘若關節反覆出血未獲得妥善控制,長期可能造成不可逆的關節損傷,甚至身體活動受限、不良於行。

「目前血友病的治療目標,已從降低死亡率的需求性治療,轉變成恢復日常生活的預防性治療。」邱世欣補充,血友病預防性治療是指,透過定期施打凝血因子藥物,維持體內足夠的凝血因子濃度,降低自發性出血風險、保護關節,避免反覆關節損傷的相關長期併發症,為病友提供近乎正常的生活。

台大醫院血友病中心主治醫師周聖傑說明,過去患者輸注凝血因子治療後,因藥物半衰期侷限,體內的凝血因子會隨著時間下降,12~24小時後就需重新注射,生活自由度有所限制,但如今最新藥物已突破「類血友病因子的魔咒」,「使用高度持續性長效凝血因子1週後,大部分的時間仍能維持高於40%的凝血因子濃度。」

周聖傑進一步解釋,高度持續性第8凝血因子製劑僅需1週施打1次,且半衰期大幅延長,重度A型血友病病友不僅在施打後第4天體內濃度還可維持在40%以上,在施打下1劑之前,體內最低濃度還能保持在15%,「等同輕度血友病,不需限制正常活動,想動就動。」

衛福部健保署醫審及藥材組副組長張惠萍表示,健保自2005年起,即編列專款專用於血友病藥費以照顧病友,2019年將雙特異性單株抗體納入給付,2022年納入免疫耐受性治療。而今年7月開始,則納入高度持續性型第8凝血因子藥物給付,該藥物特性為半衰期長,每年約可有310名患者受惠,估計每位病人一年可以省下725萬元。



運動降低潛在出血風險

周聖傑說,除了藥物治療,運動也是血友病照顧中非常重要的一環。運動有助增加骨密度,增強肌肉骨骼的力量與耐力,減少損傷,降低潛在的出血風險,也能幫助病友日常生活不受限,對其整體健康狀況和心理健康都有其重要性。

血友病患者該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運動呢?周聖傑建議:

  • 凝血因子濃度超過40%:已近乎常人水準,除了避免激烈碰撞的跆拳道、拳擊等「接觸性運動」,各式運動都可進行。
  • 凝血因子濃度落在6~40%區間:可嘗試「非碰撞型運動」,如羽毛球、乒乓球、騎腳踏車、游泳或慢跑等。

食慾之秋來了!加入《優活健康網》line好友,發送訊息「秋季養生問優活」給小編,點取連結下載「秋季限定|食材懶人包」,一起吃起來吧!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健康新聞
人氣健康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