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判斷小孩有心臟病?爸媽必觀察「4症狀」恐有心雜音、心律不整

面對台灣少子化浪潮,每個孩子都是父母的心肝寶貝,兒童節前夕,振興醫院兒童醫學部主任張嘉侃提醒家長,在孩童時期要特別注意是否有先天性心臟病,因統計指出,約每1,000名出生嬰兒當中,就有7~10人患有先天性心臟病,即使孩子已長大,仍要留意有無心臟雜音及心律不整問題。

張嘉侃表示,不少孕婦會要求自費進行高層次、高解析度的3D超音波檢查,就是希望能及早確認孩子有無心臟疾病,甚至寶寶出生後,有些父母親也會要求安排自費的心臟超音波檢查,希望可以早期發現孩子有無心臟疾病。

「然而,目前在醫學上還無法完全確切地了解先天性心臟病的病因,只知道可能是綜合環境和遺傳因素所造成。」張嘉侃強調,心臟雜音並非就是先天性心臟病,並不需要因此去限制孩子運動,因為功能性的心雜音並非心臟病,功能性心雜音是孩子成長的一個現象而已,並不影響孩子的運動。

張嘉侃指出,孩子進入國小、國中之後,則要注意有沒有潛在性、威脅性的心律不整,因為平常可能看起來好好的,但是一旦發作就心臟亂跳,甚至威脅到生命,所以要儘早篩檢出來,才能特別注意這類孩子的運動量及運動的項目,進而必須有所限制,以避免孩子發生意外。

張嘉侃建議,在孩子成長過程如何發現是否有心雜音和心律不整問題,有4個需要觀察的狀況,有助抓出兒童心臟問題,就醫時可將狀況提供給專業醫師作為診斷參考,包括:

  • 有無呼吸急促、呼吸困難
  • 發紺:嘴唇、指甲、皮膚的顏色呈現灰藍色
  • 胸痛、胸悶、心悸
  • 暈眩,嚴重甚至暈厥



胸痛不一定心臟病,也可能成長痛

張嘉侃說明,門診常見家長有疑問,孩子發生胸痛需要接受心臟檢查嗎?事實上,大部份的兒童胸痛是與成長有著關連性的,就是所謂的成長痛,藉著檢查、聽診,多數都可以鑑別診斷出來。

張嘉侃指出,胸痛檢查除了心電圖以外,還有胸部X光檢查,這兩項檢查可以確認有無心臟相關的疾病,一般來說,大部份的孩子是因為胸部發育、肋膜神經的發育等因素所造成胸痛,不過也不能完全排除心臟疾病的可能性,一切還是要交由專業的醫師診治判斷。呼籲民眾有任何心臟不適症狀,應立即就醫檢查。


歡迎加入《優活健康網》line好友,更多醫療新知搶先看!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健康新聞
人氣健康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