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前副國安顧問:民主國家立即行動可嚇阻中國犯台

美國前副國安顧問博明近期出書指出,中國可能全面入侵台灣,若台灣和美、日等國這2年做好準備,將能阻止中國10年內對台動武,之後取得新武器,將更能應對中國軍事力量的增長。

博明(Matt Pottinger)近期出版「沸騰的護城河:保衛台灣的緊急步驟」(The Boiling Moat: Urgent Steps to Defend Taiwan,暫譯)一書。共同作者包括台灣、美、澳洲、日本、歐洲、以色列等國的國防安全專家。

博明今天接受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節目「面對全國」(Face the Nation)訪問時指出,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意圖拿下台灣,必要時將使用武力併吞。這會對美國帶來災難性影響。他和共同作者樂觀相信,民主國家能嚇阻中國發動這場戰爭,也在書中提出具體可行的作法。

博明接著說:「我們需要投入更多資源於彈藥製造。」書中建議,美、日、韓、歐洲、澳洲和其他盟友將國防預算占國內生產毛額(GDP)的比例提高到冷戰時期的平均水準,成為「民主武器庫」,應對伊朗、北韓、中國專制國家的軍備。並藉此帶動民間產業,快速生產大量軍火和彈藥。

他在書中指出,這些建議「現在就必須採納實施」,美國、台灣和其他受威脅的民主國家面臨軍火彈藥不足、彼此間計畫、訓練、演習、協調統合不足的兩大挑戰,應整合已經存在或已經開發、測試的技術和武器系統。

這本書也以專章分析,要嚇阻中國發動災難性戰爭,台灣必須有全面性國防改革、建立新軍事文化。建議台灣向以色列、芬蘭、烏克蘭、愛沙尼亞、立陶宛等同樣面臨強大敵人的小國學習;也建議美國透過雙邊訓練,幫助台灣推動改革,促進台灣軍隊與這些國家的交流,甚至美國總統和國會應該扮演黑臉,必要時以明確條件要求台灣改革。

這章的作者包括美國喬治梅森大學(George Mason University)副教授洪澤克(Michael Hunzeker)、壯闊台灣聯盟理事長吳怡農及以色列後備上校馬羅姆(Kobi Marom)。他們在結論寫道,台灣的軍隊還沒準備好打戰,而且台灣可能只有有限的時間來建立所需的軍隊。

他們指出,如果北京明天突然全面入侵台灣,台灣的軍隊很難有足夠長時間的防衛能力可堅守到美國和盟友介入協防。台灣的戰略、訓練、裝備、軍火彈藥儲備和士氣都不適合進行持久的戰爭,或應對毫無戒備的重大攻擊。

他們指出台灣軍隊面臨的6大問題,包括專業訓練的人數不足,延長兵役期限僅能解決部分問題。戰略和軍事儲備建立於兩個錯誤假設,一是台灣有足夠的預警時間動員,二是台灣可與中國進攻武力在取得空域、海域、及領土控制權上一較高下。台灣的軍隊訓練不符實際需要,也不夠嚴格。

他們也指出,台灣對後備軍人的訓練不足,訓練場地有限。台灣缺乏能支應長久作戰的軍火彈藥儲備,更別說外島;即使平時,台灣也很難買到軍購武器的零件,可完全運作的軍購坦克、裝甲運兵車、自走砲不到半數。此外,台灣的軍隊存在士氣問題,在社會的形象也不像以色列等小國。

文章向總統賴清德提出3點建議,包括新政府提拔支持改變、接受新作戰觀念的軍官,新的軍隊領導軍官須在各階層建立創新、堅韌、願意承受風險的文化。向以色列等小國學習,邀請以色列等國的退役軍官到台灣長期協助改善各部門組織與訓練。在內政部建立類似愛沙尼亞防衛聯盟(Estonian Defense League)的防衛部隊,讓適齡的台灣公民,不分男女,都能接受作戰訓練。


最新國際新聞
人氣國際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