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法鄉間的良憶義大利麵|憶.食光

清冰箱,蔬果櫃中翻出一顆燈泡茄,冷藏架上有半小罐黑橄欖,冷凍庫裡搜到自製的新鮮番茄醬,心中有了主意,來做「良憶義大利麵」吧。用橄欖油炒好醬,開一罐鮪魚倒入鍋中,將一把義大利麵煮至彈牙,通通拌在一起,便是簡便卻不隨便的洋風晚餐,還顧及了營養價值。瞧,維生素、蛋白質、澱粉質、單元不飽合脂肪酸,一樣都不缺!

文.韓良憶|首圖.韓良憶提供

坦白講,這道麵點並非道地義大利做法,而是我偶然間創製所得。我每做此菜,就會想起南法一幢被命名為「拉芭堤」的小屋,以及屋主汀妮克和傑哈。沒有那幢小屋,沒有那一對善良可敬的夫婦,世上或不會有良憶義大利麵,也就是雙茄橄欖麵。

事情得從11年前說起。那一年初秋,我和丈夫從巴黎出發,翻越法國和西班牙邊界的庇里牛斯山,途經加泰隆尼亞,前往巴塞隆納。那一趟旅程,直線距離830公里,倘若駕車走高速公路,偶爾停下休息一會兒再上路,一日之內到得了,我們卻花了二十幾天才抵達終點站,因為那當中足足有十天,我們居遊在南法境內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村,過著白雲悠悠、星空熠熠的鄉間生活。

拉芭堤小屋坐落於矮丘的坡頂,緊鄰著大片農場。農場主人就是汀妮克和傑哈。汀妮克和我家那口子一樣,也是荷蘭人,來自菲仕蘭,傑哈的老家則在法國中部。他倆二十來歲時,相識相戀於荷蘭,傑哈彼時在烏特勒支工作。這一對異國伴侶結婚後搬來南法鄉間,拿出為數不多的存款,買下兩公頃的坡地開墾,轉眼兩人已是坐五望六之齡,卻仍活力充沛,絲毫不見老態。

南法鄉間的良憶義大利麵|憶.食光
小屋有一樓一底,由一對夫婦合力建造而成,每一寸都是他們的心血|韓良憶 提供


這一對伴侶談起農作頭頭是道,卻都不是農家子弟,兩人受過高等教育,喜好藝文。汀妮克自己是業餘畫家,平日除忙於農活外,尚在慈善機構教導智能障礙人士繪畫,拉芭提小屋牆上掛的,正是她的畫作。更難得的是,他倆雖出身於小鎮中產階級,但因服膺自然主義,喜愛在土地上勞動,遂能放下布爾喬亞身段,欣然投入田園,在鄉間打造自己的桃花源。

小屋有一樓一底,是傑哈自己設計,由夫婦倆合力建造而成,每一寸都是他們的心血。拉芭堤並不豪華,然而自乳黃色的外牆至室內沈穩樸實的裝潢,都給人溫馨的感覺,尤其是屋裡各種大小設備的配置,好比插座該設於何處,電燈開關該如何安裝,乃至於廚房的動線、衛浴設備的高度等等,都恰到好處,顯然是經過思考才決定,很人性化也很周到,讓房客使用起來非常便利,在在顯示他們的體貼和用心。

汀妮克帶著我們,一邊裡裡外外介紹周遭環境和屋內設施,一邊簡單說明小屋的來由。我從而得知他們之所以單憑己力蓋屋,除了為享受勞動帶來的的充實感,亦是由於如此可節省雇工經費。由於務農收入多少看天吃飯,並不穩定,而南法鄉間風光的確吸引能好清靜、愛自然的旅人,他們數年前決定在農莊院落外加蓋小屋,出租給居遊者,好以租金貼補家用。換句話說,他們從頭到尾都沒打算住進這小屋。

南法鄉間的良憶義大利麵|憶.食光
那一年初秋,我和丈夫在南法境內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村,過著白雲悠悠、星空熠熠的鄉間生活|韓良憶 提供


這讓我有一點驚訝,以我不算少的居遊經驗而言,能夠讓旅人住得這麼舒服的房子,通常是屋主的舊居。至於那種房東打從一開頭便懷抱著投資心態,用以出租牟利的,多半中看不中用,看來美則美矣,卻總是有些小地方不大實用,讓人住著不免感到這裡那裡疙疙瘩瘩,不時磕磕碰碰。房東夫婦在設計建造這一幢自己不住的小屋時,設想仍如此周全,如此將心比心,想來是正直厚道之人。

汀妮克介紹完環境,指了指餐桌上一盆番茄、葡萄和無花果等蔬果,說:「這些都是自家菜田和果園裡的產品,沒灑農藥,有機的,吃完了請跟我講,我再拿來,現在盛產,我們有很多,自己吃不完,你們別客氣。」

隔了兩天,桌上那一盆未盡,汀妮克又送來她自種的農產,這一回不是一盆,而是一箱,有一大顆橢圓形紫茄、李子,以及更多的番茄。記得當時我心想,我們每天開車出門,在鄉間四處蹓躂,中午多半就近找個小館子嚐嚐鄉土菜,一天最多只做早餐與晚餐兩頓,這些蔬果怎麼吃得完啊。

南法鄉間的良憶義大利麵|憶.食光
房東送來一箱自家種的農產,有一大顆橢圓形紫茄、李子,以及更多的番茄|韓良憶 提供


沒想到,就在第二天,丈夫身體小恙,咱倆哪兒也去不了。丈夫只能待在臥房休息,我獨自在客餐廳看書,偶爾上樓瞧瞧他需不需要我替他倒杯水、拉拉被子什麼的。如此上樓下樓、喝茶讀書,轉眼已近晚餐時分。金陽斜斜曬在木頭餐桌上,照得木箱裡的番茄益發紅豔誘人,我心思一動,決定來做番茄醬汁。

首先燒一鍋熱水,取一把利刀在番茄蒂部劃十字紋,讓番茄慢慢滑入沸騰的鍋裡,汆燙三十秒,跟著撈出,迅速沖冷水,這樣一來,煮不爛的皮膜便能不費力地剝除。接著,我將光溜溜的番茄一切為二,割去蒂,擠去籽,切成塊,一股腦扔進鍋裡,加蒜瓣和月桂葉,淋一點橄欖油,就讓這一鍋在爐上煮化成醬。

南法鄉間的良憶義大利麵|憶.食光
金陽斜射在木頭餐桌上,照得番茄益發紅豔誘人|韓良憶 提供


基本的醬汁有了,拿來拌麵,添幾片種在門外花盆裡的羅勒,其實已夠美味,只是多少有一點單調。這時,我瞧見了箱中的紫茄,想起有一道西西里麵食,叫做「諾瑪義大利麵」(Pasta alla Norma),主材料正是番茄、茄子,加上瑞可塔乳酪。我手邊雖無這種義大利乳酪得以添「旨味」,但有佐酒吃剩的黑橄欖可彌補鮮味之不足。於是,這世上從此多了良憶風雙茄橄欖義麵;我當然知道諾瑪義大利麵是經典,而良憶義大利麵遠遠不是,儘管有敝帚自珍之嫌,但「適口者珍」,起碼我自己和家人就吃得很香。

還有三人也說美味,那就是汀妮克、傑哈還有他倆在城裡中學住讀的女兒桑瑟拉。做好雙茄橄欖醬的次日,正值週末,也是桑瑟拉返家的日子,我盛了一碗送去農莊給他們一家三口嚐嚐,一來算投桃報李,二來則是,沒有汀妮克辛勤種植的嘉果美蔬,哪裡會有這一道麵食?此菜原是兩家人通力合作的成果。

南法鄉間的良憶義大利麵|憶.食光
良憶風雙茄橄欖義麵|韓良憶 提供


當天下午,汀妮克帶著女兒來到小屋,歸還洗淨的空碗(然而嚴格說來那根本就是他們的),母女倆一臉笑盈盈,連連稱讚醬料美味。他們可不是假客氣,因為桑瑟拉已備妥紙筆,請我口述食譜,她要學起來。

直到那時,我方察覺桑瑟拉實為房東的養女。她皮膚黑得發亮,一望而知是非洲裔,然而看見她愛嬌地倚在母親懷中,沒有人會懷疑這一對母女感情真摯深厚。我後來得知,桑瑟拉來自中非共和國,因父母貧窮,襁褓時期就被汀妮克和傑哈收養。為了不讓女兒有失根的遺憾,他們胼手胝足,辛苦積攢旅費,輪流帶著女兒返回故土幾趟,讓她多少得以親近其原生國度的文化。這益發令我敬佩房東夫婦,他們真是深具人道和人文精神的好人。

也許是因為我和丈夫也是異國聯姻,加上四人的價值觀差異不大,我們迅速熟稔起來,兩番三次把桌椅搬到小屋院裡的櫟樹下,喝著酒,吃著小菜,天南地北地聊著天。我們向他們請教本土旅遊資訊、鄉土民情,談我們的旅途見聞與他們的農場生活,最常交換的,還是對於如何化解「文化衝突」的心得。傑哈對我和丈夫如何相處尤其好奇,因為他和汀妮克兩人都是歐洲人,文化的差異想來不致如歐亞之間的差距那麼大。不過,即使是他倆也歷經了好一段時期的磨合,才學習到和諧相處之道。我們四人後來簡單下了結論:伴侶之間最好別去區分彼此文化的優劣高下,也不要爭辯誰對誰錯,個人在堅守自己文化的價值和習俗的同時,亦應尊重對方的文化。

我必須承認,在多次的居遊經驗中,難得能跟房東能交談如此深入,因而特別珍惜這一段緣份。世界何其遼闊,人生又何其短暫,我們有幸在生命的某一刻相遇,產生美好的交集,就算從此人各天涯,相聚時的點點滴滴應也已儲存於腦海中,化為可供他日回味的往事吧。起碼就我而言,不但留下了良憶義大利麵,也從此將那三副和善的面孔,刻入我的心田中。

南法鄉間的良憶義大利麵|憶.食光
居遊南法的點點滴滴應也已儲存於腦海中,化為可供他日回味的往事|韓良憶 提供


同場加映:雙茄橄欖麵醬|良憶食譜

★韓良憶專欄,這裡看更多★
普羅旺斯藍天下|憶.食光
青春涼筍湯|憶.食光

這篇文章 南法鄉間的良憶義大利麵|憶.食光 最早出現於 七日誌


最新生活新聞
人氣生活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