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高溫炎熱 短短10天已破400人送醫

高溫發威,衛福部今天公布,過去10天全台熱傷害送醫多達418人次,最慘1天55人次送醫。醫師提醒,當心頭暈、頭痛、噁心、皮膚發紅發熱、心跳加快和呼吸急促等症狀,儘速採取降溫措施。

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7月以來熱傷害就診人次總計418人次,而去年7月整個月也才887人次;以單日就診人次來看,7月3日為55人次最多。

衛福部統計熱傷害定義,包括熱及光的影響,如中暑、熱暈厥、熱痙攣、缺水性中熱衰竭、鹽分缺乏所致的中熱衰竭、中熱衰竭、暫時性熱疲勞、熱水腫、其他特定的熱影響等;過熱如氣候過熱所致的意外事故、人為因素過熱所致的意外事故等。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急診科主治醫師鍾稟彥近日透過新聞稿提醒,其中熱中暑是一種可以預防與治療的嚴重疾病,識別熱中暑的症狀至關重要。

鍾稟彥指出,熱中暑的發生有多種原因,環境因素是主要誘因,如長時間暴露在高溫、高濕的環境中,當環境氣溫超過攝氏35度、且相對濕度較高時,人體難以通過出汗來降溫,增加了發生熱中暑的風險。

識別熱中暑的症狀至關重要,鍾稟彥說,早期症狀包括頭暈、頭痛、噁心、皮膚發紅發熱且乾燥、心跳加快和呼吸急促,若不及時處理,症狀往往會迅速惡化,出現高燒(體溫超過40度)、意識混亂、抽搐、甚至昏迷。

鍾稟彥強調,值得注意的是,熱中暑與熱損傷的主要區別在於,熱中暑患者往往皮膚乾燥無汗,這是因為體溫調節機制已經完全失效。

鍾稟彥建議,應盡量避免在最熱的時段(通常是中午到下午3時)外出或進行戶外活動,如必須外出,要確保充分補水,每15到20分鐘喝一次水,即使不口渴也要主動飲水。

他提到,穿著寬鬆、淺色、透氣的衣物有助於散熱,就算在室內也不要掉以輕心,利用空調或風扇來保持涼爽,特別是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更要注意避免暴露在高溫環境中,並保持室內涼爽。


最新生活新聞
人氣生活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