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PMG:運用金融科技提昇臺灣中小企業的氣候機會
KPMG安侯建業於今(4)日主辦【運用金融科技提昇臺灣中小企業的氣候機會】研討會,邀請金融監督管理委員、玉山金控、臺灣碳權交易所及台灣經濟研究院、BSI英國標準協會與現場的產官學專家,與銀行業、淨零轉型相關工作者共同探討如何利用金融科技發掘更多的氣候機會。會中邀請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主任委員彭金隆及台灣經濟研究院董事長吳中書等貴賓蒞臨致詞。
KPMG安侯建業永續發展教育基金會董事長于紀隆開場時表示,隨著氣候變遷影響日益嚴重,全球各國紛紛加快步伐,推動淨零排放轉型。台灣也不例外,已經設定了2030年和2050年的淨零排放目標。然而,隨著這些時限的臨近,如何協助中小企業實現這些目標成為一項關鍵挑戰。
台灣經濟研究院董事長吳中書說明,作為臺灣產業的智庫,致力協助臺灣淨零轉型的兩大基礎中的「科技研發」,推動淨零相關科技,例如去年發表的NZTD資訊平台,已協助3,500多家企業進行診斷,讓企業瞭解碳排重點與氣候風險,並提供氣候解方,也讓銀行能瞭解哪些是具有氣候機會的潛力企業,以及行動較為積極的綠色企業。於「氣候法制」的基礎上,台經院也協助碳權交易相關法條的研議、負排放技術的調研與蒐整,今年更擴大與各法人淨零生態圈,攜手政府機構、民間組織與社會大眾共同推動2050淨零目標。
玉山金控永續長張綸宇則說,今年玉山身為先行者聯盟主席,已宣示推動淨零的決心。而玉山2023年的總碳排,主要是範疇三投融資標的/客戶的緣故而達到驚人的542萬噸,因此玉山理解,要淨零的唯一方式就是幫助顧客淨零以及導向綠色投資項目。但要達到這些目的是沒有辦法靠玉山自行達成,因此打造一個永續轉型平台並結合外部資源組建生態系,可以提供碳盤查、ESG報告書驗證,或者供應鏈管理、淨零技術等,媒合減碳與報導義務上所需要的資源,才能讓玉山朝2050淨零的路徑前行。
BSI英國標準協會技術長鄭仲凱表示,從全球碳定價角度觀察到因經濟影響以及額度品質疑慮而導致碳交易價格有下行壓力,反觀碳稅的設計上較為穩定。部分地區允許使用國內碳信用額度來抵銷排放,而新加坡規定可使用符合環境完整性標準的國際碳信用額來抵銷應稅排放量的5%,此外未來碳信用額度也將走向高品質以及高可信度的監管機制。除排放交易以及碳稅體系外,現階段大多的碳信用額度是源自於自願性,中小企業可以善用國內抵換/自願減量專案機制取得碳信用額度,取得辛苦減量的成果證明,並展開後續國內額度交易,以發現中小企業新的氣候契機。
KPMG安侯建業銀行業主持人陳世雄則建議,台灣銀行業皆已組建有其綠色目的與特色的淨零轉型生態圈,但如何搭上今年爆發性成長的科技動能,運用金融科技的力量並結合更多的外部資源,透過同業、異業的結盟達成各自的淨零目標,是很關鍵的發展年。陳世雄也分享國際綠色金融科技的定義以及落地的案例分享,以及今年亦攜手清大、中信、電腦公會與工研院,共同推動綠色金融科技的發展,於各地導入台經院的NZTD平台工具,進行多場的氣候實作坊,協助中小企業辨識氣候之風險與機會,並培養氣候調適能力。
座談會上,台經院副院長周霞麗分享與綠基、金工、塑膠、紡綜所等法人共同組建淨零生態圈,也透過氣候變遷對於中小企業財務影響自評系統(「中小企業淨零轉型診斷資料庫平台 Net Zero transition Diagnosis;NZTD平台)協助中小企業計算碳排放並提供轉型路徑參考,今年將擴大利用科技賦能,讓資訊平台可以擴大影響力。碳交總經理所田建中說明,現正配合環境部建置國內減量額度交易平台,預計於今年10月2日正式啟動,希望透過經濟誘因,鼓勵中小企業投入自願減量專案並將取得減量額度於該平台掛牌交易取得資金,讓企業在進行減量同時可將資金投入更多低碳措施,形成正向循環。金管會綜合規劃處科長林玟汎則認為,金融機構透過投融資力量,積極與客戶議合,協助企業淨零轉型,金管會並將持續精進永續經濟活動認定參考指引,擴大適用產業範圍,以及期待綠色金融科技領域的創新合作與發展。
台灣是全球最具經濟活力的地區之一,其經濟增長主要依賴於中小企業的發展。然而,這些中小企業在推動綠色轉型方面面臨著資金有限、技術不足以及政策支持不夠等諸多挑戰。尤其是在實現淨零、碳中和和可持續發展的進程中,中小企業往往缺乏必要且正確的資源來實現綠色轉型。因此,如何通過金融科技來幫助中小企業克服這些挑戰,是本次研討會的核心議題。
KPMG安侯建業永續發展教育基金會董事長于紀隆開場時表示,隨著氣候變遷影響日益嚴重,全球各國紛紛加快步伐,推動淨零排放轉型。台灣也不例外,已經設定了2030年和2050年的淨零排放目標。然而,隨著這些時限的臨近,如何協助中小企業實現這些目標成為一項關鍵挑戰。
台灣經濟研究院董事長吳中書說明,作為臺灣產業的智庫,致力協助臺灣淨零轉型的兩大基礎中的「科技研發」,推動淨零相關科技,例如去年發表的NZTD資訊平台,已協助3,500多家企業進行診斷,讓企業瞭解碳排重點與氣候風險,並提供氣候解方,也讓銀行能瞭解哪些是具有氣候機會的潛力企業,以及行動較為積極的綠色企業。於「氣候法制」的基礎上,台經院也協助碳權交易相關法條的研議、負排放技術的調研與蒐整,今年更擴大與各法人淨零生態圈,攜手政府機構、民間組織與社會大眾共同推動2050淨零目標。
玉山金控永續長張綸宇則說,今年玉山身為先行者聯盟主席,已宣示推動淨零的決心。而玉山2023年的總碳排,主要是範疇三投融資標的/客戶的緣故而達到驚人的542萬噸,因此玉山理解,要淨零的唯一方式就是幫助顧客淨零以及導向綠色投資項目。但要達到這些目的是沒有辦法靠玉山自行達成,因此打造一個永續轉型平台並結合外部資源組建生態系,可以提供碳盤查、ESG報告書驗證,或者供應鏈管理、淨零技術等,媒合減碳與報導義務上所需要的資源,才能讓玉山朝2050淨零的路徑前行。
BSI英國標準協會技術長鄭仲凱表示,從全球碳定價角度觀察到因經濟影響以及額度品質疑慮而導致碳交易價格有下行壓力,反觀碳稅的設計上較為穩定。部分地區允許使用國內碳信用額度來抵銷排放,而新加坡規定可使用符合環境完整性標準的國際碳信用額來抵銷應稅排放量的5%,此外未來碳信用額度也將走向高品質以及高可信度的監管機制。除排放交易以及碳稅體系外,現階段大多的碳信用額度是源自於自願性,中小企業可以善用國內抵換/自願減量專案機制取得碳信用額度,取得辛苦減量的成果證明,並展開後續國內額度交易,以發現中小企業新的氣候契機。
KPMG安侯建業銀行業主持人陳世雄則建議,台灣銀行業皆已組建有其綠色目的與特色的淨零轉型生態圈,但如何搭上今年爆發性成長的科技動能,運用金融科技的力量並結合更多的外部資源,透過同業、異業的結盟達成各自的淨零目標,是很關鍵的發展年。陳世雄也分享國際綠色金融科技的定義以及落地的案例分享,以及今年亦攜手清大、中信、電腦公會與工研院,共同推動綠色金融科技的發展,於各地導入台經院的NZTD平台工具,進行多場的氣候實作坊,協助中小企業辨識氣候之風險與機會,並培養氣候調適能力。
座談會上,台經院副院長周霞麗分享與綠基、金工、塑膠、紡綜所等法人共同組建淨零生態圈,也透過氣候變遷對於中小企業財務影響自評系統(「中小企業淨零轉型診斷資料庫平台 Net Zero transition Diagnosis;NZTD平台)協助中小企業計算碳排放並提供轉型路徑參考,今年將擴大利用科技賦能,讓資訊平台可以擴大影響力。碳交總經理所田建中說明,現正配合環境部建置國內減量額度交易平台,預計於今年10月2日正式啟動,希望透過經濟誘因,鼓勵中小企業投入自願減量專案並將取得減量額度於該平台掛牌交易取得資金,讓企業在進行減量同時可將資金投入更多低碳措施,形成正向循環。金管會綜合規劃處科長林玟汎則認為,金融機構透過投融資力量,積極與客戶議合,協助企業淨零轉型,金管會並將持續精進永續經濟活動認定參考指引,擴大適用產業範圍,以及期待綠色金融科技領域的創新合作與發展。
台灣是全球最具經濟活力的地區之一,其經濟增長主要依賴於中小企業的發展。然而,這些中小企業在推動綠色轉型方面面臨著資金有限、技術不足以及政策支持不夠等諸多挑戰。尤其是在實現淨零、碳中和和可持續發展的進程中,中小企業往往缺乏必要且正確的資源來實現綠色轉型。因此,如何通過金融科技來幫助中小企業克服這些挑戰,是本次研討會的核心議題。
- 記者:中央社訊息服務20240904 15:18:57
- 更多生活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