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高齡失智 兩廳院藝術出走2.0新計畫臺日共製臺灣在地版本
兩廳院的「藝術出走」計畫,自2015年啟動,持續將精彩的舞台劇作品以大型戶外演出的形式呈現給全國各地民眾,降低接觸表演藝術的門檻,創造各地觀眾對劇場的特殊體驗,巡演9年來遍及15個縣市,共45場次,吸引超過70,000名觀眾熱情參與。臺灣將於2025年正式成為超高齡社會,國家兩廳院呼應社會脈動,以表演藝術為媒介,將原有「兩廳院藝術出走」計畫轉型,體現近年兩廳院持續推動的永續共融願景。今日(10月9日)舉行兩廳院藝術出走2.0計畫發布暨記者會,兩廳院副總監許美玲、《夜路不怕黑》臺灣版導演菅原直樹、《夜路不怕黑》臺灣版助理導演蔡旻霓、藝術出走2.0計畫紀錄片導演侯季然、贊助商日月光文教基金會經理李迺婷、金寶電子總經理陳威昌及永續長游乃溥、臺北市文化局副局長陳譽馨、新北市文化局專門委員陳春美,以及法律白話文運動營運長徐書磊、資深主播陳雅琳皆到場參與。「兩廳院藝術出走2.0」不僅持續走出劇場將藝術帶入地方,且更加積極主動,在樂齡、照護成為顯學的時代,結合國外經驗並與臺灣團隊共創在地版本,將戲劇的藝術融入失智議題,更從戲劇現場看見照護議題的深度。三年深耕計畫同步邀請中央及地方單位、企業夥伴、表演藝術團隊加入響應,期待凝聚跨界力量,打造更加平權及共融的社會。
兩廳院副總監許美玲表示,兩廳院長期以永續共融為核心理念,打破藩籬,以藝術回應社會、發揮正向影響力。今年是兩廳院自2015年開始關注樂齡議題的第十年,過去的樂齡相關計畫皆收到民眾的熱烈迴響,面對超高齡社會的臺灣,「兩廳院藝術出走2.0」是第一個以國家級場館動能,以國際共製與縣市政府、表演團隊合作,透過表演藝術作品讓社會大眾與藝術工作者一起重視超高齡社會議題的計畫。兩廳院以九年來的累積,加上已進行一年的田調與部署,不只關注如何將藝術帶入稀缺之處,更賦予「藝術出走」新時代的意義——以藝術介入生活並創造改變,因而將本次的藝術出走轉型為三年深耕計畫,第一年田調共創與招募夥伴,第二年正式演出並建構工作模式,第三年邀請各縣市巡演,期待將國際製作經驗保留、擴散到全臺,為產業所用,成就共好,這是兩廳院存在的價值與目標,盼望各個不同領域的推動者一起加入,推動樂齡與失智友善環境。
OiBokkeShi劇團創辦人,同時為本節目導演的菅原直樹表示,OiBokkeShi劇團遊走式演出《夜路不怕黑》於2014年岡山縣和氣町初次公演,其後於埼玉縣浦和市、英國考文垂市、岡山縣岡山市等地重新製作並演出當地版本。演出題材為「老化」、「失智症」與「照護」,描繪該地高齡者的現實生活,以及一步之遙的高齡未來,觀眾將與演員一同在真實街道中步行觀賞。演出者不僅包括專業演員,還有當地的長者、照護人員和居民等。本作品希望透過遊走的形式,讓當地的人們連結起來,共同編織屬於他們自己的故事,並期待誕生出一種全新的「存在」,超越了「照護」或「劇場」的界限。更期待看見揉合臺灣獨特人文氣息的在地版本。
助理導演蔡旻霓也談及,這幾年扎根彰化芳苑的社區劇場演出計畫,深刻發現藝術確實能成為探究社會議題、轉化問題的那一塊柔軟的敲門磚。能和菅原導演共同合作感到非常開心,幾乎在第一時間點見面開始聊「藝術創作可以做什麼時」,雙方觀念一拍即合。這次受兩廳院邀請更讓我們覺得感動,因為兩廳院以國家場館推動的計畫、關照到對象,不會只侷限某部分觀眾,而是鼓勵所有民眾參與。相信藝術是能吸引參與者由被動轉為主動的驅動力,期待藝術出走新的轉變,為社會與文化發展帶來更多元的想像。
兩廳院組織臺灣版製作團隊,借鏡2007年即成為超高齡社會的日本經驗,邀請日本導演菅原直樹跨國合作,為了打造更貼近臺灣在地高齡失智議題的戲劇作品,團隊6月已深入臺灣各地,實際考察包括屏東、嘉義、南投與臺北等地的公私立日照中心、醫界、表演藝術界、學界與在地長者等,將臺灣樂齡族群的生活樣態與心聲融入劇本創作中,創造臺灣在地版本。藉由國際共製,培育臺灣的表演藝術人才;並透過藝術創作,促進臺日兩地文化交流,共同為高齡失智議題發聲。
10月5日至10月11日期間,菅原直樹導演與助理導演蔡旻霓及其團隊於首演場地三峽、萬華進行實地踏查與動線試走,以及進行演員甄選與製作會議。10月9日除了舉行計畫發布暨記者會,也邀請各地縣市政府與在地表演團體參與共創工作坊,由菅原直樹導演分享在日本與英國的創作與演出經驗,請表演團隊與縣市代表分組討論關於失智症患者在社區中可能面臨的挑戰、發想如何透過表演藝術解決這些挑戰,並根據故事核心創作適合臺灣的故事形式。
「兩廳院藝術出走2.0」計畫將為期三年,今年為田調與籌備,2025年排練與首演,2026年則將工作方法提供其他縣市進行在地製作,開展成果。
計畫四大面向包含:一、 臺日跨國共製遊走式演出《夜路不怕黑》臺灣版:故事描述一位返鄉青年陪同老家鄰居的爺爺尋找患有失智症奶奶的故事。臺灣版將改編日本文本,2025年於新舊社區之間對照遊走,用戲劇開啟地區間的對話。以遊走式演出的形式呈現失智症議題,其特殊之處在於「將『劇場』的想像世界覆蓋在真實的城市景觀之上」,演員以真實社區為舞台,觀眾隨著演員遊走,路過的行人也可能成為觀眾。遊走亦屬於失智症的症狀之一,當現實與戲劇之間的界線變得模糊,進而反思自身、社區與失智症患者間的關係。
二、共創工作坊:兩廳院邀請菅原直樹導演與全臺對遊走式演出及失智友善議題有興趣的表演藝術團隊分享創作與製作實務經驗。預計2025年臺北首演團隊將其製作經驗整理成作業流程,例如製作人力配置與場地考量、設備需求等,表演團隊可帶著工作方法,加入所屬地方或社區的人文經驗,創作屬於家鄉的遊走記憶。
三、推廣活動「給自己的情書」:與寫作平台Matters合作,以「給自己的情書」為題,結合表演藝術元素與文字或聲音書寫並串聯實體與線上活動內容。
四、紀錄片:侯季然導演於今年加入計畫,跟著團隊進行影像紀錄與觀察,呈現表演藝術與在地社區共同探索、學習、成長的過程,影像成果亦有助於未來地方的響應與擴散。
兩廳院藝術出走2.0計畫,不只是一場場巡迴演出,更是一場深耕在地、連結藝術與社會的實驗。兩廳院希望以藝術的力量參與臺灣超高齡化社會將面臨的挑戰,凝聚社區共識,促進高齡友善環境的建立,感謝贊助商日月光與金寶電子率先大力支持本計畫。日月光長期關懷樂齡,自2023年起支持兩廳院「表演藝術社會處方箋先驅計畫」及「失智友善戲劇培力」講座及工作坊,今年擴大支持藝術出走2.0計畫,持續關照樂齡議題。日月光文教基金會董事長曾元一表示:「這兩年除了與兩廳院攜手完成專屬樂齡的表演藝術計畫內容,日月光也不斷在各個廠區之關懷據點及日照中心提供長者多元豐富的活動。期待2025年與兩廳院合作的藝術出走2.0計畫,持續拓展企業支持藝文推廣之成就。」金寶電子今年則首度與兩廳院合作,支持2024至2026年藝術出走2.0計畫。藉由三年的攜手前行,期許以企業之力共創社會文化價值,讓表演藝術走出場館,以最近身的方式進入樂齡夥伴的生活。金寶電子總經理陳威昌表示:「藝企合作的核心在於雙方發揮彼此所長、共享資源,從而讓更多民眾受惠。藉由本次金寶電子的支持挹注及共同倡議,結合兩廳院藝術出走核心理念,讓表演藝術走出場館、深入地方,弭平文化資源落差,共創企業、場館、社會三方共好永續里程碑」。
兩廳院期望聯合各界,將這股力量擴散至全臺,讓更多人參與其中,共同打造一個更友善、更具包容性的社會。
兩廳院副總監許美玲表示,兩廳院長期以永續共融為核心理念,打破藩籬,以藝術回應社會、發揮正向影響力。今年是兩廳院自2015年開始關注樂齡議題的第十年,過去的樂齡相關計畫皆收到民眾的熱烈迴響,面對超高齡社會的臺灣,「兩廳院藝術出走2.0」是第一個以國家級場館動能,以國際共製與縣市政府、表演團隊合作,透過表演藝術作品讓社會大眾與藝術工作者一起重視超高齡社會議題的計畫。兩廳院以九年來的累積,加上已進行一年的田調與部署,不只關注如何將藝術帶入稀缺之處,更賦予「藝術出走」新時代的意義——以藝術介入生活並創造改變,因而將本次的藝術出走轉型為三年深耕計畫,第一年田調共創與招募夥伴,第二年正式演出並建構工作模式,第三年邀請各縣市巡演,期待將國際製作經驗保留、擴散到全臺,為產業所用,成就共好,這是兩廳院存在的價值與目標,盼望各個不同領域的推動者一起加入,推動樂齡與失智友善環境。
OiBokkeShi劇團創辦人,同時為本節目導演的菅原直樹表示,OiBokkeShi劇團遊走式演出《夜路不怕黑》於2014年岡山縣和氣町初次公演,其後於埼玉縣浦和市、英國考文垂市、岡山縣岡山市等地重新製作並演出當地版本。演出題材為「老化」、「失智症」與「照護」,描繪該地高齡者的現實生活,以及一步之遙的高齡未來,觀眾將與演員一同在真實街道中步行觀賞。演出者不僅包括專業演員,還有當地的長者、照護人員和居民等。本作品希望透過遊走的形式,讓當地的人們連結起來,共同編織屬於他們自己的故事,並期待誕生出一種全新的「存在」,超越了「照護」或「劇場」的界限。更期待看見揉合臺灣獨特人文氣息的在地版本。
助理導演蔡旻霓也談及,這幾年扎根彰化芳苑的社區劇場演出計畫,深刻發現藝術確實能成為探究社會議題、轉化問題的那一塊柔軟的敲門磚。能和菅原導演共同合作感到非常開心,幾乎在第一時間點見面開始聊「藝術創作可以做什麼時」,雙方觀念一拍即合。這次受兩廳院邀請更讓我們覺得感動,因為兩廳院以國家場館推動的計畫、關照到對象,不會只侷限某部分觀眾,而是鼓勵所有民眾參與。相信藝術是能吸引參與者由被動轉為主動的驅動力,期待藝術出走新的轉變,為社會與文化發展帶來更多元的想像。
兩廳院組織臺灣版製作團隊,借鏡2007年即成為超高齡社會的日本經驗,邀請日本導演菅原直樹跨國合作,為了打造更貼近臺灣在地高齡失智議題的戲劇作品,團隊6月已深入臺灣各地,實際考察包括屏東、嘉義、南投與臺北等地的公私立日照中心、醫界、表演藝術界、學界與在地長者等,將臺灣樂齡族群的生活樣態與心聲融入劇本創作中,創造臺灣在地版本。藉由國際共製,培育臺灣的表演藝術人才;並透過藝術創作,促進臺日兩地文化交流,共同為高齡失智議題發聲。
10月5日至10月11日期間,菅原直樹導演與助理導演蔡旻霓及其團隊於首演場地三峽、萬華進行實地踏查與動線試走,以及進行演員甄選與製作會議。10月9日除了舉行計畫發布暨記者會,也邀請各地縣市政府與在地表演團體參與共創工作坊,由菅原直樹導演分享在日本與英國的創作與演出經驗,請表演團隊與縣市代表分組討論關於失智症患者在社區中可能面臨的挑戰、發想如何透過表演藝術解決這些挑戰,並根據故事核心創作適合臺灣的故事形式。
「兩廳院藝術出走2.0」計畫將為期三年,今年為田調與籌備,2025年排練與首演,2026年則將工作方法提供其他縣市進行在地製作,開展成果。
計畫四大面向包含:一、 臺日跨國共製遊走式演出《夜路不怕黑》臺灣版:故事描述一位返鄉青年陪同老家鄰居的爺爺尋找患有失智症奶奶的故事。臺灣版將改編日本文本,2025年於新舊社區之間對照遊走,用戲劇開啟地區間的對話。以遊走式演出的形式呈現失智症議題,其特殊之處在於「將『劇場』的想像世界覆蓋在真實的城市景觀之上」,演員以真實社區為舞台,觀眾隨著演員遊走,路過的行人也可能成為觀眾。遊走亦屬於失智症的症狀之一,當現實與戲劇之間的界線變得模糊,進而反思自身、社區與失智症患者間的關係。
二、共創工作坊:兩廳院邀請菅原直樹導演與全臺對遊走式演出及失智友善議題有興趣的表演藝術團隊分享創作與製作實務經驗。預計2025年臺北首演團隊將其製作經驗整理成作業流程,例如製作人力配置與場地考量、設備需求等,表演團隊可帶著工作方法,加入所屬地方或社區的人文經驗,創作屬於家鄉的遊走記憶。
三、推廣活動「給自己的情書」:與寫作平台Matters合作,以「給自己的情書」為題,結合表演藝術元素與文字或聲音書寫並串聯實體與線上活動內容。
四、紀錄片:侯季然導演於今年加入計畫,跟著團隊進行影像紀錄與觀察,呈現表演藝術與在地社區共同探索、學習、成長的過程,影像成果亦有助於未來地方的響應與擴散。
兩廳院藝術出走2.0計畫,不只是一場場巡迴演出,更是一場深耕在地、連結藝術與社會的實驗。兩廳院希望以藝術的力量參與臺灣超高齡化社會將面臨的挑戰,凝聚社區共識,促進高齡友善環境的建立,感謝贊助商日月光與金寶電子率先大力支持本計畫。日月光長期關懷樂齡,自2023年起支持兩廳院「表演藝術社會處方箋先驅計畫」及「失智友善戲劇培力」講座及工作坊,今年擴大支持藝術出走2.0計畫,持續關照樂齡議題。日月光文教基金會董事長曾元一表示:「這兩年除了與兩廳院攜手完成專屬樂齡的表演藝術計畫內容,日月光也不斷在各個廠區之關懷據點及日照中心提供長者多元豐富的活動。期待2025年與兩廳院合作的藝術出走2.0計畫,持續拓展企業支持藝文推廣之成就。」金寶電子今年則首度與兩廳院合作,支持2024至2026年藝術出走2.0計畫。藉由三年的攜手前行,期許以企業之力共創社會文化價值,讓表演藝術走出場館,以最近身的方式進入樂齡夥伴的生活。金寶電子總經理陳威昌表示:「藝企合作的核心在於雙方發揮彼此所長、共享資源,從而讓更多民眾受惠。藉由本次金寶電子的支持挹注及共同倡議,結合兩廳院藝術出走核心理念,讓表演藝術走出場館、深入地方,弭平文化資源落差,共創企業、場館、社會三方共好永續里程碑」。
兩廳院期望聯合各界,將這股力量擴散至全臺,讓更多人參與其中,共同打造一個更友善、更具包容性的社會。
- 記者:中央社訊息服務20241009 18:03:22
- 更多生活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