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道博物館首本專書「溯水之源」推水資源教育
台南市山上花園水道博物館今天發表開園第一本專書「溯水之源:臺南水道的人、物與歷史」,透過水道歷史、資深水道職人使命及用水文化省思,以改變用水認知及推廣水資源教育。
「溯水之源:臺南水道的人、物與歷史」由「溪說臺南」作者楊宏裕、文史工作者楚然、成功大學歷史系副教授陳恒安及學生團隊所著,搭配插畫家鄭培哲建物畫,預定2月26日正式上市。
日治時期台南水道已被列為國定古蹟,台南市山上花園水道博物館於2019年10月10日開園,今天新書發表會中,現年已8、90歲數名水道老員工也到場抒發對水道的情感。
曾於日治時期擔任水道雜工的吳子中,對淨水設施、各式器械瞭若指掌,他回憶說,這是個「體力活大於技術活」的工作,雨季前後因溪水混濁,需要人工清理沉澱池,一開始不知道怎麼操作,「先做再說」,才和淨水設施有更緊密接觸。
後來,吳子中在水道附近定居,也成為獨當一面土水師傅,且在水道建築整修中,拾起不少被當成「廢物」的物件,包括日治「耐火磚」、專給達官顯貴使用的「青花瓷蹲便器」,全被他放在家中的「寮仔」。
市府文化局代理局長林韋旭則說,台南水道呈現日治台灣人民生活日常、日本對台治理策略,也標示台灣邁向現代化過程,歷史地位與展示文物深具特殊性,再以專書具體展現。
館方表示,「溯水之源」解析山上作為水源地的地理環境、追溯台南水道建造歷史,更透過水道職人、穿梭在水道間的人物之眼,展陳台南水道深入大眾生活的方方面面,讓水道博物館持續進入大眾視野,成為水文化教育倡議基地。
「溯水之源:臺南水道的人、物與歷史」由「溪說臺南」作者楊宏裕、文史工作者楚然、成功大學歷史系副教授陳恒安及學生團隊所著,搭配插畫家鄭培哲建物畫,預定2月26日正式上市。
日治時期台南水道已被列為國定古蹟,台南市山上花園水道博物館於2019年10月10日開園,今天新書發表會中,現年已8、90歲數名水道老員工也到場抒發對水道的情感。
曾於日治時期擔任水道雜工的吳子中,對淨水設施、各式器械瞭若指掌,他回憶說,這是個「體力活大於技術活」的工作,雨季前後因溪水混濁,需要人工清理沉澱池,一開始不知道怎麼操作,「先做再說」,才和淨水設施有更緊密接觸。
後來,吳子中在水道附近定居,也成為獨當一面土水師傅,且在水道建築整修中,拾起不少被當成「廢物」的物件,包括日治「耐火磚」、專給達官顯貴使用的「青花瓷蹲便器」,全被他放在家中的「寮仔」。
市府文化局代理局長林韋旭則說,台南水道呈現日治台灣人民生活日常、日本對台治理策略,也標示台灣邁向現代化過程,歷史地位與展示文物深具特殊性,再以專書具體展現。
館方表示,「溯水之源」解析山上作為水源地的地理環境、追溯台南水道建造歷史,更透過水道職人、穿梭在水道間的人物之眼,展陳台南水道深入大眾生活的方方面面,讓水道博物館持續進入大眾視野,成為水文化教育倡議基地。
- 記者:中央社記者張榮祥台南20日電
- 更多生活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