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拉雅文化創新轉譯 「Pakivalayen ta Siraya發掘西拉雅」徵件計畫揭曉

西拉雅文化創新轉譯「Pakivalayen ta Siraya發掘西拉雅」徵件計畫揭曉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50410 11:24:18)由臺南市文化資產管理處主辦的「Pakivalayen ta Siraya 發掘西拉雅——2024西拉雅族文化與考古成果推廣應用徵件計畫」,歷經評選後正式公布得獎名單。本次徵件計畫涵蓋「教育推廣」與「文化創意」兩大類別,透過得獎者的創新詮釋,展現西拉雅文化的多元樣貌,並讓考古成果與族群文化更貼近大眾視野。

本次徵件計畫吸引眾多創作者踴躍參與,共計 35 組報名,最終選出12組優秀作品,涵蓋教案設計、桌遊、影音紀錄、時尚工藝及文化商品等多元形式,充分展現文化傳承與創意應用的無限可能。為支持這些計畫的落實,臺南市文化資產管理處提供總額140萬元獎勵金,並將透過不定期輔導與訪視,確保計畫能如期如質完成,進一步深化西拉雅文化的推廣與應用。

在「教育推廣」類別中,青年組的得獎作品展現豐富的教學創意。例如,《成為西拉雅族的一天》透過小學課程設計與教具,讓學童在互動遊戲中學習西拉雅文化;《識別系統:吉貝耍國小X木棉花》則為吉貝耍國小設計專屬識別系統,強化學校的文化象徵。社會大眾組的獲獎作品則利用遊戲與戲劇推動文化傳承,例如,《Alid》桌遊以夜祭與孝海祭為主題,讓玩家沉浸式體驗西拉雅信仰;《Peysasuan:桌遊與族語教學》則結合考古元素與文化故事,推動西拉雅語的學習;《飛越西拉雅 布袋戲》**透過戲劇表演,再現西拉雅族群的歷史與文化。

在「文化創意」類別中,青年組的創作者運用不同媒介,讓西拉雅文化融入當代設計與生活。例如,《TAVOAN:地壤記著》將考古概念結合時尚設計,打造具文化深度的服裝系列;《手帳中再遇西拉雅之千年生活智慧》則透過手帳紀錄族群智慧,讓文化傳承更加日常化;《留影 西拉雅》運用 VLOG 影像,透過部落走訪與文化紀錄,讓更多人能用視覺感受西拉雅文化之美。社會大眾組的作品則聚焦於視覺藝術與手工藝創新,例如,《山海之繡,歲時之歌》設計 2026 年西拉雅月曆,將歲時祭儀與文化介紹結合插畫設計,讓文化融入日常生活;《犬狩季─獵人‧放狗》則以繪本講述西拉雅族人與獵犬的深厚情感;《傳承與現代交織的智慧—西拉雅十字繡手帳》則結合傳統刺繡與現代手帳設計,讓文化不僅保存,更能透過實用產品被廣泛應用。

臺南市文化資產管理處表示,本次徵件計畫不僅展現西拉雅文化的豐富內涵與創新潛力,更讓族群文化透過教育與設計與現代社會產生連結。未來,這些受補助計畫將持續推動,並透過成果發表會向社會大眾展示,讓更多人能夠認識、參與並傳承西拉雅文化,開創文化資產保護與創新應用的嶄新篇章。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生活新聞
人氣生活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