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奇景音樂會震撼金門太武山!童軍菁英共走藝術×科技與行動力交織沸騰

AI奇景音樂會震撼金門太武山!童軍菁英共走藝術×科技與行動力交織沸騰

【大成報記者于郁金/金門報導】一場前所未有、穿越古今的教育革命在金門重磅引爆!2025年5月25日清晨,「AI奇景音樂會」於太武山盛大開演,結合清代詩文、生成式AI與職人級音樂現場,打造跨越時代沉浸式聲景體驗;更令人振奮的是,中華民國童軍總會「在地連結訓練」菁英團隊同步加入,全國菁英共走太武十二奇,展開一場結合文化深度與行動價值雙軌冒險。



琵琶職人陳璽尹震撼演奏,太武山回響千年之音!晨曦微露,太武山腳早已聚集熱情人潮;第一場《千丈壁魂搖音樂會》於山壁之巔正式開演—琵琶獨奏者、音樂職人陳璽尹以絕對專注與極致手藝,將太武山山魂山勢引入旋律,一曲未完,已令人屏息震撼。



陳璽尹,畢業於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傳統音樂學系,曾於北京、福州、新加坡、比利時等地登台演出,是國內少數結合演奏與教育的年輕職人典範,活躍於各大文化推廣與藝文活動,深耕地方、連結國際;本次音樂會,她以專業與熱情,帶來3場無與倫比太武山聲景實演,令人動容。



十二奇重現,AI揭示清代詩境3大失落奇景!音樂會並非單純表演,而是一場充滿科技魔法「文化尋寶」。金門縣政府教育處說明,運用生成式AI技術,依據清代黃琇《太武山十二奇記》重現失落奇景,首次定位出3大新地點,包括:


(1)風動石:傳說中可隨風微顫奇岩,重新現身於陡峭邊界。


(2)一覽亭遺址:昔日眺望之地,如今山影依稀,歷史與現代重疊。


(3)石室遺址(辛丑興岩):文士交流之地,揭示知識份子在亂世中的精神庇護所。



AI奇景音樂會震撼金門太武山!童軍菁英共走藝術×科技與行動力交織沸騰


這場融合古詩文、山林導覽與AI影像走讀活動,不僅讓太武山生圖成為金門版《長安三萬里》,也開創地方教育嶄新模式—讓大家走入歷史現場,讓知識從土地萌芽而出。



走進山林的音樂地圖,一場身心靈冒險旅程!整場走讀行程由專業導覽團隊引導,路線如下:南風隙→石壁→羊腸道→《千丈壁魂搖音樂會》→風動石→步雲梯→《石門迴盪音樂會》→海印巖→陳龍功德碑→石塔→一覽亭→《倒影塔流形音樂會》→蟹眼泉→偃蓋松→蘸月池→香几案→石室遺址→返回。



每一站點皆與歷史文本及地景呼應,結合現場演奏與聲景設計,打造一條可以「聽見詩意」、「看見歷史」、「走進文化」教育路線;走讀者不再只是聽課學員,而是跨時代文化行者。



AI奇景音樂會震撼金門太武山!童軍菁英共走藝術×科技與行動力交織沸騰


童軍總會跨域參與,讓領袖訓練成為文化洗禮!更令人振奮的是,這場音樂會同步迎來中華民國童軍總會「2025國家研習營—訓練人員訓練班」參與!來自全國童軍教練菁英不僅在陽明二營區接受密集訓練,更踏上太武山,實地參與AI音樂會走讀活動,展現童軍精神高度行動力與文化敏銳度。



透過這次共學共走,童軍不只是「搭帳露營」代名詞,更是能與時俱進、與地方文化深度連結行動教育典範;他們以實際行動詮釋「以青少年為主體」精神,也讓「訓練」不再只是口令與操作,而是生命中一段對話土地、理解歷史深度經歷。



一場從金門發聲的教育革命:讓世界走進來,讓臺灣走出去!本次活動成功不僅在於規模與參與,更在於理念與突破。



金門縣政府教育處指出:「AI奇景音樂會是金門教育創新與地方特色結合實驗場,我們嘗試以AI導入古文教育,以藝術設計重新定位自然人文,以走讀活動引發學習動機,讓知識不再只是紙上談兵」。



中華民國童軍總會表示:「童軍是一種行動式教育,這次在地連結不只是訓練課程延伸,更是與地方、文化、科技共同呼吸的一次深度實踐」。



AI奇景音樂會震撼金門太武山!童軍菁英共走藝術×科技與行動力交織沸騰


在太武山上,我們看見未來教育樣貌!從天光乍現到餘音繞山,從歷史重現到行動實踐,這場橫跨人文、科技與領導力盛會,不僅翻轉了金門教育想像,也讓整個臺灣看到—原來教育可這麼詩意、這麼震撼、這麼有力量!



未來,期待更多這樣交會:讓音樂家走入山林,讓學員走入歷史,讓童軍走入文化,讓AI走入人心;這不只是金門的勝利,更是整個臺灣教育一次精彩示範!(主辦單位提供照片)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生活新聞
人氣生活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