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閱讀是凝聚共識的時代力量/張勇

——讀丁玥《如何高效閱讀》

張勇

《如何高效閱讀》講的是閱讀改變了一個人的一生,這個人又通過閱讀影響了身邊的更多人,從而帶動了社群的高效閱讀和“深閱讀”,這個人就是本文的作者丁玥。

丁玥既是“向上書院·成為作家讀書會”的創始人,又是知名書評人、讀書寫作聲音培訓導師和對外漢語教師等多重身份。這樣複雜的人生經歷,必然會影響到作者的閱讀與寫作,而閱讀與寫作相結合就是名副其實的“深閱讀”,“深閱讀”也是凝聚社會共識的時代力量,所以不能不深思而慎取之。

基於此觀點,《禮記·中庸》“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和此書有異曲同工之妙。只不過,“時移世易,改變易矣”,在“書香社會”建設的今天,在“全民閱讀”的時代,在移動互聯網時代“淺閱讀”當下,“深閱讀”會讓人深入思考一些社會問題,也會通過閱讀性的寫作——“深閱讀”,讓思考成為影響人行為的一種理性思維方式,潛移默化凝聚社會共識之磅礴時代力量,甚至成為凝聚新思想的時代精神,以此推動社會技術的變革及帶動文化藝術潮流的變遷,為整個社會蓬勃健康發展提供鮮活的人文關懷、文化動能和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精神動力。

本書緊緊圍繞“讀書”這個核心問題,條分縷析,層層剖析,要言不煩,一氣呵成,讓人手不釋卷。之所以如此,我們有人讀一輩子書,只是走馬觀花,或者是淺嘗輒止,都未曾做深入的探究而已,都只是做一個過客,如何能實現閱讀的價值?或者我們只是把閱讀當做一種消遣、娛樂,並沒有把閱讀和自己的思考結合起來,並沒有把閱讀和生命的體驗結合起來,甚至把閱讀當做生命的一部分,如何能洞悉人生乃至宇宙的終極生命意義?

仔細研讀本書,使我們明白讀書的主要障礙、低效閱讀、閱讀誤區等問題,同時作者也為我們指出了當下閱讀一定要和寫作相結合,積極拓展私域閱讀、複利閱讀、變現閱讀、品牌閱讀等適應社會發展的時代大勢,完成從讀書人到作家的華麗蛻變,這對我們每個普通人來說,既是挑戰又是與時俱進積極應對人生面向未來的樂觀態度。

在書評這一章節中,作者以樹狀書評法形象地展示“初讀日-精讀日-主題日-大綱日-素材日-初稿日和完成日”等書評的過程管理法,從而完成“深閱讀”,這裏從閱讀到書評的整個過程展示,是閱讀的飛躍,是思考的飛躍,更是一次思想的飛躍。

通常我們認為書是讀不完的,然而,根據“圖書金字塔理論”書又是讀得完的。陳寅恪曾講過一個故事,他年輕的時候,歷史學家夏曾佑曾說過把中國的書讀完了,陳寅恪聽後震驚不已不可思議,後來隨著年齡的增長,他逐漸認同了夏曾佑的觀點。書是全人類的智慧結晶,那些閃耀智慧光芒的書只占金字塔的一小部分,普通書佔據百分之九十九的份額,經典書籍只占百分之一的份額,這就是著名的金字塔理論。

通過丁玥的現身說法,有越來越多的事實和案例證明,“深閱讀”是這個時代不可或缺的個人素養,“深閱讀”會極大地提升和改善我們的思考力,“深閱讀”會讓生命變得更有意義,“深閱讀”會越來越成為凝聚全社會共識之磅礴時代力量。



最新生活新聞
人氣生活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