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勤之盾:大陸軍隊藥品管理法修訂解讀/魯云湘

魯云湘(國際事務研究者)
2025年4月10日,中國大陸國務院與中央軍委聯合發布第805號令,修訂《中國人民解放軍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品管理法〉辦法》,並自2025年6月1日起施行,該法規旨在進一步完善軍隊藥品全生命周期管理體系,保障大陸官兵用藥安全與戰備醫療需求。
北京此次的修訂,是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品管理法》及相關法律制定,承襲2004年國令第425號頒布的原辦法,對藥品研製、儲備、供應、使用和監督管理等環節進行全面完善。而隨著軍隊聯合作戰和遠程投送能力的提升,對戰備藥品的品質、可及性和可追溯性提出更高要求,亟需統一規範、強化監控管制。
而這次的法規修訂最大幾個亮點,其一,強化軍地協同機制。明確大陸中央軍委後勤保障部負責組織指導,與國家及地方藥監部門建立註冊審查、聯合監管、資訊通報等協調機制,實現政策銜接與資源共享;其二,完善戰備藥品儲備與緊急調用。建立戰備藥品儲備制度,並與國家儲備體系對接,確保發生戰爭或重大災情、疫情時,能迅速調配所需藥品;其三,規範醫療機構藥事管理。要求配備資格認定的藥師或藥學技術人員,並細化自製製劑許可與使用流程,提升臨床用藥安全和合理性;其四,細化軍隊特需藥品管理。針對戰傷防治及特殊環境需求的特需藥品,明確註冊程序、生產許可、質量協議及技術支持機制,並為未來軍用轉民用提供制度預留。
從北京的修法,實在免不了讓人質疑是否意味「備戰」?雖然強調的是戰備藥品儲備與應急調用,但仔細研究各法條,其核心在於法規與管理制度的現代化升級,並未新增任何作戰性質的授權或動員措施。自2004年首版辦法實施以來,軍隊醫療後勤體系已多次局部調整,此番更可視為一次全面的監管盲區補齊與法治完善。
此外,北京自2013年提出「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而後於2015年,持續推進「聯合後勤」體制改革,將軍醫院與後勤保障部隊納入統一指揮,打破條塊分割,並在五大戰區設立聯勤保障中心,強化醫療衛勤資源整合與遠程投送能力。此次辦法修訂,正是與這一改革脈絡相銜接,完善軍醫衛勤在平戰結合中的法治支撐。
且從俄烏衝突的戰事經驗中可發現,持續的醫療設施攻擊與藥品短缺,導致「每五人中就有一人難以獲得基本藥物」,前線傷員救治效率大受影響,暴露出動態補給與可追溯體系的重要性。故此次修正法規,可視為汲取國際衝突中後勤短板教訓,強化軍隊戰時及突發事件的醫療保障能力。由此可見,藥品可追溯體系,對現代戰場醫療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第805號令的修訂,不僅是北京對軍隊藥品管理法規的全面完善,更是解放軍後勤醫療保障體系現代化、法治化的重要一步。未來需聚焦跨部門協同、人才與裝備投入、以及監督問責機制,確保新規真落實、能落地,以提升大陸官兵健康保障與應急醫療能力。
值得一提的,如《孫子•始計》所提及:『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如同國軍經年累月為戰而訓一樣,國家不可一日無國防,而後勤支援更是國防的其中一環。在法治框架下強化後勤醫療,才能真正守護官兵,在衝突發生時的生死存亡之道。此外,本次《辦法》的修訂,重在完善大陸軍隊後勤醫療法治與應急保障體系,並不意味其正籌劃或即將發動武裝衝突。讀者無需因此感到焦慮,請理性看待軍隊現代化建設與國防法治的發展才是。(照片示意圖翻攝畫面)
- 記者:好報 採訪中心
- 更多生活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