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在轉角的舊書店(外一篇)/梁征

消失在轉角的舊書店(外一篇)/梁征

梁征

在往昔的時光裏,武漢光穀廣場附近有一處獨特的所在。二樓是家樂福超市,而在超市外面,開了一家舊書店。

那家書店,仿佛有著一種無形的魔力,吸引著我每週都會不自覺地前往。每到那裏,我總會懷揣著一份期待,去淘那些自己心儀的書籍。

書店的老闆是一位中年女性,她總是帶著一種溫和與親切。每次當我精心挑選好書籍後,她都會細心地遞給我一個塑膠袋,將書輕輕裝進去,那動作裏仿佛藏著對書籍和顧客的尊重。

書店內的書籍琳琅滿目,數量眾多。其中,大約八成都是舊書,它們承載著歲月的痕跡和前人閱讀的記憶;當然,也有不少新書擺放其間,為這個小小的書世界增添了幾分新鮮的氣息。聽老闆說起,這些書很多都是從高校回收而來的,這也讓每一本書都仿佛多了一段神秘而又有趣的故事。

我每次走進這家舊書店,都很難空手而歸。最多的一次,我一口氣買了8本書,那種滿載而歸的喜悅至今仍歷歷在目。一般來說,我也總會挑選上三五本,把它們當作珍貴的寶藏帶回家。這裏的舊書品質頗佳,多數保存得十分完好,幾乎與新書無異,拿在手中,仿佛能感受到前任主人對它們的愛護。

每次來到書店,我都會沉浸在這一片書的海洋中,花上大半天的時間細細選書。我會從一個書架開始,一本本仔細端詳,看完之後再順著順序走向下一個書架。

在日常生活中,每當心情不佳的時候,這家舊書店就成了我的心靈避風港。我會不由自主地走進那裏,在書架間徘徊,挑選著一本本書籍。不知為何,在這個過程中,內心的陰霾會漸漸散去,心情也會隨之好起來。或許,這就是舊書店獨有的治癒力量,它能給我的心靈帶來慰藉,撫平生活中的傷痛。

然而,時光流轉,家樂福進行改造,這家承載著我美好回憶的舊書店也無奈關閉了。此後,我又多次去到那裏,卻發現家樂福已然不復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一家熱鬧的美食城。而那家曾經讓我流連忘返的書店,也消失得無影無蹤。那時的我,心中滿是遺憾和懊悔,後悔自己當初沒有留下老闆的聯繫方式。只是在之前偶爾的聊天中,我得知她在白沙洲大橋附近還有一家店鋪。

歲月匆匆流逝,不知不覺間,我已經好幾年沒有逛過舊書店了。但每每回憶起當年在那家書店裏度過的美好時光,我的內心就會湧起一陣難以抑制的興奮與激動。我真的無比渴望,能再次與這樣的書店來一次親密接觸。因為在那裏,我的心無比舒暢,仿佛找到了一片寧靜的港灣,能讓我在喧囂的世界中尋得一份內心的安寧。

◆生活、愛情與家庭的深度畫卷
——觀電視劇《我的後半生》有感
電視劇《我的後半生》以退休文學系教授沈卓然的情感經歷為主軸,將鏡頭聚焦於老年群體的情感世界,這段旅程清晰地映照出生活的紛繁複雜與人性的多面性,特別是老年父母追求幸福時,如何讓他們更加積極地面對生活,獲得幸福感,令我感觸良多。

蘇軾在《定風波》中曾寫道:“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人生之路,步步皆有意義,沒有哪一段是徒勞無功的。沈卓然,這位年逾古稀的師大退休教授,在髮妻離世後,生活仿若陷入了一片荒蕪的迷霧之中,孤獨與迷茫如影隨形。

在老友的鼓勵下,沈卓然鼓起勇氣,踏上了相親之旅,就此與四位相親對象邂逅。他與護士長連亦憐的相遇,起初宛如春日微風,溫馨而浪漫。連亦憐善解人意、溫柔體貼,讓沈卓然再度品嘗到了愛情的甜蜜滋味。然而因房產問題,連亦憐與沈卓然分道揚鑣,令人不禁感歎現實的無奈。

與女科學家聶娟娟,因為一個字的讀音從互相寫文章攻擊到互相愛慕。兩人有著相似的興趣愛好和精神追求,本以為能夠攜手走過餘生,相互慰藉。聶娟娟癌症復發後,選擇了不告而別。她的離去,也螢幕前的我們深深感受到了命運的無常和人生的無奈。在疾病和死亡的陰影下,愛情有時竟顯得如此脆弱。

而與工會主任呂原的相處,又為這段情感歷程增添了別樣的色彩。呂原的強勢和直爽,與沈卓然的儒雅內斂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兩人在相處過程中,摩擦不斷,最終也沒能契合在一起。呂原過於粗放和強勢的性格,讓儒雅的沈教授難以承受,這段感情也就此畫上了句號。

酷似髮妻的樂水珊提出了 “死同穴” 的要求,這無疑給沈卓然的情感世界帶來了巨大的衝擊。

儘管沈卓然與這四人的感情都未能修成正果,但每一段經歷都為沈卓然的生活增添了別樣的色彩。他從連亦憐那裏學會了照顧他人,體會到了生活中的點滴關懷;與聶娟娟在一起時,感受到了詩情畫意的美好,領略了精神世界的豐富;和呂原相處的過程中,開始注重運動健身,讓身體煥發出新的活力;與樂水珊相伴時,唱歌拍照,盡情享受生活的樂趣。這些經歷不僅提升了他的生活品質和能力,更讓他學會了獨立面對生活。後來,他親自為家人做了一桌團圓飯,那不僅僅是一頓飯,更是他對生活的熱愛和對家庭的責任的體現。之後,他去養老院照顧患阿爾茨海默病的老友丁穆,用行動詮釋著友情與善良。

這四段感情經歷,讓我們深刻地認識到,愛情絕非僅僅是花前月下的浪漫遐想,更是柴米油鹽的現實考驗。再美好的感情,在現實的重重壓力下,也可能如泡沫般脆弱易碎。在疾病和死亡的面前,愛情有時顯得如此無力,讓人深感生命的無常。愛情需要相互理解、相互包容,性格差異過大,就如同無法逾越的鴻溝,可能成為感情路上的絆腳石。而與酷似亡妻的樂水珊的故事,則開啟了我們對愛情與死亡的深度思考之門。

劇中除了沈卓然的感情線令人動容,對家庭關係的刻畫也細膩入微。沈卓然的兒女們,在面對父親再婚的問題上,內心充滿了矛盾和掙扎。女兒沈黛從國外歸來,看到家中出現了新人,情緒瞬間如火山噴發,堅決不同意父親尋找新老伴,她覺得這是對母親的背叛。兒子沈青雖然理解父親的孤獨,希望他能收穫幸福,但在妹妹的強烈反對下,也陷入了左右為難的困境。這種代際之間的矛盾和衝突,在生活中屢見不鮮,也讓我們更加深刻地認識到,珍惜與家人之間的溝通和理解是多麼重要。

劇中全職媽媽麗娜的心理成長歷程同樣值得我們細細品味。麗娜的母親孫寶琴性格強勢,從小對她要求嚴苛。在這樣的環境下成長起來的麗娜,從小就渴望得到父母的鼓勵。結婚後,她又希望得到老公的誇獎,然而沈青卻未能給予她足夠的讚美,這使得她內心安全感缺失。反而是理財經理小白的欣賞,讓麗娜鼓起了創業的勇氣。可惜,創業之路並非一帆風順,她遭遇了失敗的挫折。好在閨蜜周靜和林風雲的鼓勵與支持,幫助她走出了陰霾。麗娜終於勇敢地大喊:“劉麗娜,你很棒!靠不上別人,自己也可以滿足自己的情緒價值。”麗娜的經歷也讓我們明白,閨蜜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存在。對於女人來說,朋友不必眾多,閨蜜便是真愛。高興時,她們能與你一同瘋狂歡樂;難過時,她們會靜靜傾聽你的悲傷。

劇中演員們的精彩表演無疑是這部劇的一大亮點。張國立老師將沈卓然的儒雅、善良、無奈以及對愛情的執著,演繹得淋漓盡致,仿佛他就是那個生活在我們身邊的沈卓然。楊童舒、丁嘉麗、鄔君梅等演員,也都憑藉出色的演技,將各自飾演的角色刻畫得栩栩如生。他們的精彩演繹,讓觀眾仿佛置身於劇情之中,與他們一同經歷著生活的喜怒哀樂,感同身受。

《我的後半生》不僅僅是一部電視劇,更是一部關於生活、愛情和家庭的啟示錄。它讓我深刻地明白,生活從來都不是一帆風順的,其中充滿了酸甜苦辣。但正是這些豐富多彩的經歷,才構成了我們的人生。無論何時,每個人都有追求幸福的權利,都應該勇敢地去擁抱生活,去尋找屬於自己的愛情和快樂。同時,我們也要珍惜身邊的人,學會理解和包容,用心去經營家庭。因為家,才是我們人生旅途中最溫暖的港灣。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生活新聞
人氣生活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