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心靈遼闊/夏俊山

讓心靈遼闊/夏俊山

夏俊山

前年暑假,我跟老伴兒遊了雲南、廣西等地,大理、麗江、桂林……諸多風景區留下了我們的足跡。去年暑假,我去了新疆,賽裡木湖、那拉提草原、火焰山、天池,一些著名的旅遊勝地都去了。世界很大,今年的暑假又要到了,要不要再出去看看呢?老伴準備和兒媳、孫子一起去海南島,邀我同行,我想了想,放棄了。

為什麼放棄?並不是捨不得消費,而是覺得把身體交給交通工具,在遼闊的天地間遊走,將天山的雄渾、洱海的溫柔、草原的遼闊盡收眼底,固然不錯,但是,有人雖然從國內到國外,縱橫何止萬裏,歸來時卻仍困在瑣碎的計較裡,為蝸角虛名、蠅頭小利,用盡心機,雞爭鴨鬥,甚至妒賢嫉能、搬弄是非、落井下石。做人,讓身體遊走於遼闊的天地,還不如讓心靈遼闊。

什麼是心靈的遼闊?我想到老媽,92歲了,考慮到她的年齡太大,已經不適宜帶她出去旅遊,她只能囿於海安某居民社區的一隅。10多年前購房時,我選擇的居所陽臺外有個平臺,類似一方小院,砌了個大花池,她種了多種蔬菜,每天在晨露與晚霞中侍弄這些蔬菜,自己吃不完,就送給鄰居,我回家時,鄰居也送東西過來,當面誇我的老媽,我從老媽的神情中看到了她的善良與慈悲,我從鄰居的誇獎中。感覺到了一種心靈的遼闊。

回想此前的旅遊,忽然覺得,有時地理意義上的遠行,不過是用腳步丈量世界的輪廓。那些匆忙穿梭於名勝古跡間的旅人,相機快門此起彼伏,卻未曾真正讓風景住進心裡。他們忙著打卡地標,忙著在社交平臺展示 “到此一遊”,卻忽略了旅行的本質 —— 與不同的靈魂對話,與陌生的自己相遇。這樣的行走,不過是浮光掠影,歸來時行囊裡裝滿照片,心卻依然局促如井底之蛙。

真正讓心靈遼闊的,從來不是天地間的行走,不是風景區留下的足跡,而是內心的修養與感悟。有些老人,大概一輩子沒有出過遠門,沒有見過海,也沒有見過名山大川。每天,他有很多時間都在庭院裡侍弄花草,觀察四季更迭,或者在一本古書中與先賢對話。他從一朵花的綻放裡看見生命的奇跡,從一片落葉的飄零中領悟無常的真諦。他的世界看似狹小,實則包容萬象。因為他懂得傾聽內心的聲音,在平凡的生活中發現詩意,在細微之處體會天地的浩瀚。這樣的老人,身體從未交給那遼闊的山河,但是他把心靈交給了遼闊。

世界那麼大,我當然可以和老伴兒一起去看看,但是,像老媽,或者像某些老人那樣,侍弄蔬菜、花草。活得平凡,但不失生活的詩意;著眼細微,但看到浩瀚的天地。專注於讓自己的心靈遼闊,其實也很好。

讓心靈遼闊,必須心懷暖陽,學會放下。心懷暖陽,以光芒驅散前路陰霾,以慈悲滋養生命厚度,生命的版圖才會愈發遼闊。放下對得失的執念,放下對完美的苛求。別人怎麼說如何看,不必太較真爭對錯。經歷有不同,格局有高低,相信“日久終見人心,好壞自會分明”,心胸開闊一點,氣量大度一些,只管做自己該做的事。懷抱豁達胸襟,精神掙脫枷鎖,“ 比海洋更寬闊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寬闊的是人心”(雨果名言)就能成為現實。

讓心靈遼闊,必須對人間諸事,秉持真善之道。這是一場漫長的修行,它不需要我們跨越千山萬水,卻需要我們時刻保持一顆敏感而柔軟的心,去感受生活中的點滴美好,去理解他人的不易,去接納生命的不完美。須知,以歡喜之心觀世事,萬物皆成生命饋贈;以感恩之心待眾生,人人都是命運機緣。當我們學會在喧囂中沉澱,在困境中反思,在平凡中堅守,以光芒驅散前路陰霾,以慈悲滋養生命厚度,生命的版圖將愈發遼闊。心靈自會在歲月的磨礪中變得十分遼闊。

今年暑假,我想放棄再次遠遊,主要是不再執著於遠方的風景,而是想用一段閒暇,專注於內心的成長,讓自己讓心靈更為遼闊。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生活新聞
人氣生活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