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遺跡藏兵洞紀遊/劉光軍

隋朝遺跡藏兵洞紀遊/劉光軍

劉光軍

很早以前就聽說洞頭村有個隋唐時期遺留下來的“藏兵洞”,覺得很神奇,就有一種去看看的衝動。

後來去名關,在回來時離開正道走小路,結果迷了路,誤打誤撞來到一個村裏。向人打聽道時,才知道這個村就是西洞頭。我忽然想起“藏兵洞”的事,就向村裏人打聽,那人指著路南一處有些破敗的“頭棚的”(方言:生產隊喂牲口的場所)大門口說,那裏就是。

我推著自行車走了進去,裏面地方比較寬敞,荒荒涼涼的,也沒看見有什麼人。我進門後向西走進另一個小院落,便看到一個高大的黃土堆,土堆的東邊下麵有一個藍磚壘就的小門庭,小小的拱門安裝著鐵柵欄,還上著鎖。隔著柵欄向裏面看去,是一道青磚臺階,到底後隱約可看到一個洞口。當時正是夏天,天氣很熱,由於這裏沒有可以遮擋陽光的東西,所以我出了一身大汗。可是,當我接近那道柵欄的時候,分明感覺到了一股涼氣從柵欄裏面透了出來,頓感一陣清爽。心想,要是能進到洞裏,那裏面一定會更涼快吧。可惜鐵將軍無情,也只好想想作罷。

若干年以後,我和兩詩友去洺湖玩的時候,順便又去“藏兵洞”走了一遭。這一去又讓我產生了許多新的的疑惑。我們從南村口進去,沒多遠就看到路西有一處高高的涼亭,又走了二三十米,就有一個大門,走進去向北拐進一個小院落,就看見了那堆高高的黃土堆,土堆上多了一個八角涼亭,土堆南面就是洞口的那座青磚建造的小庭,東西有兩個庭門通透,門上各有一匾額,上書三個白色大字“藏兵洞”。這次沒有了那道鐵柵欄,可以沿臺階下到洞裏,當時也正值夏天,可奇怪的是並沒有像上次那樣感覺到有涼氣湧出。開始我以為洞一定很深,很長。可是進到裏面才知道,只有一丈多遠便到了盡頭,感覺很失望。覺得無論如何也配不上“藏兵洞”三個字。整個洞壁洞頂都是用青磚碼成,和我想像中的古樸形象也大相徑庭。更讓我驚奇的是,兩次感覺到的方向也大有出入,南門變成了西門,洞口也有東邊轉到了南邊。這時候我才意識到,上次來的時候是“調向”了。我這個人就是這樣,一出門就“調向”,尤其是出遠門的時候,沒有一回是明明白白的,總是被搞得暈頭轉向的,沒有辦法,天生就這樣。詩曰:訪《夏王藏兵洞感賦》千年一瞬滿紛爭,易水灘邊見舊蹤。昔日雄兵無覓處,唯餘殘洞任由評。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生活新聞
人氣生活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