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中學生參訪慈大USR 深化食農教育與永續行動
為推動食農教育與在地永續實踐,慈濟大學USR教學研究中心於5月21日接待來自慈大附中的學生,展開兩場校園實地參訪與學習體驗,讓學生透過實際走訪與觀察,加深對「永續農業」與「負責任消費」的理解。
在建國校區耕福田農場,透過USR中心專員張馨云與歐美圓的帶領,學生們踏入農場,透過辨識植物的手機App,認真觀察每一株作物的外型、生長狀態與所處高度,並依照實際排列順序繪製於觀察紀錄圖上。學生嘗試將所見植物分類為「高層」、「中層」、「低層」或「地被層」,進一步理解食物森林農法所強調的「多層次共生」與「植物角色分工」。
在學習過程中,有學生分享到,自己的阿公平時也從事務農,但近年來氣候變化劇烈,常因風災、乾旱等極端天候造成作物減產。他說:「如果這種種法可以對抗天然災害,我真的很想回去跟阿公分享。」
這場田間學習,讓學生不只認識作物,進一步討論到食物森林如何透過植物搭配、遮蔭與覆蓋、修剪回饋土壤等方式,實現減少化肥農藥、保水固碳與全年多樣收成的永續農業。
另一組同學來到慈濟大學「食在永續消費合作社」參訪,認識合作社的理念、運作方式及與地方產業的連結。在USR中心專員范駿廷帶領下,透過影片認識合作社的精神,合作社遵循七大原則所建立的民主管理模式與社會責任。透過簡報導覽與空間參觀,學生了解合作社如何實踐「支持在地、減塑低碳、社群共好」的核心理念。
導覽過程中特別介紹花蓮小農的特色商品,如與吉安小農合作推動溫室氣體減量的「低碳稻米」、由紅葉部落長者飼養生產的「福利蛋」、月眉橋農場自然農法栽培的「有機黃豆」,以及採用玻璃瓶循環制度的「洄瀾糧品豆乳」。
尤其是食在永續消費合作社與月眉農場,採用月眉橋黃豆、以古法柴燒釀造的在地醬油,以及使用洄瀾糧品豆漿製作的「可可豆漿霜淇淋」,近期推出大受歡迎。為了讓學生能實際感受合作社產品的味道與價值,帶隊的徐振家主任也特別購買了這些商品讓學生現場品嘗,讓品味在地成為學習的一部分。
這次參訪讓學生從田野走進市場,體驗農場到餐桌的完整鏈結,也透過實地觀察與品嘗,深化對永續農業與在地消費的理解與認同。慈濟大學USR教學研究中心將持續透過跨場域整合與實作體驗,培育青年具備環境意識、社會關懷與行動能力的永續實踐者。
撰文/范駿廷、張馨云;攝影/范駿廷、歐美圓、張馨云
- 記者:TCnews慈善新聞網
- 更多生活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