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論壇》吳崑玉/先學會Do things right

名家論壇》吳崑玉/先學會Do things right
世壯運出包案例連連,其中「四邊包繩不打洞」更成為了萬用梗。(圖/翻攝Threads)

[NOWnews今日新聞] 最近一週的新聞讓人大笑也讓人大悲。

先是朱隊長與國民黨一連串荒腔走板的反罷免造勢,車隊宣傳罷雙吳,但搞得像二手車聚,連台戰車都沒有。519按喇叭說要「叭賴」,但叭兩聲就收攤了,這也不能說他錯,因為「叭」四聲就變成「罷」,但「賴」卻沒有聲音可以接著表現,反而變成「罷」自己了。然後上演下一回「朱隊長暖抱李孝子,羅立委哭倒昌懷中」,一個簡單的SP活動,怎麼能演出如此零零落落的戲碼?活動手段與目的完全脫節,決策與執行根本扣不起來,連里長辦個活動都比黨中央辦得順暢。這還放話說藍營里長去挺綠委,要黨紀KPI處理咧?有種你試試看?看是你黨中央敢開除南機場方里長?還是方里長「Kill Party Initiative(主動脫離政黨)」?黨中央怎麼跟基隆那個屁孩立委一樣,放話比狂卻沒想到後果?事前不縝密思考,事後又無力擺平,只能一路擺爛,那間企業如此經營?不倒才怪!

世壯運更慘,一連串荒腔走板的失誤,讓人笑著笑著就哭了。「四邊包繩不打洞」成了萬用梗,「人生自古誰無死,四邊包繩不打洞;天生我材必有用,四邊包繩不打洞;十里山路不換肩,四邊包繩不打洞…。」區老師不用擔心古文沒人唸,您看,鄉民們這不就用上了嗎?!上一個被這麼玩的是2014年的連勝文,「王師北定中原日,別讓勝文不開心…。」雖然後來澄清是假新聞,這一次市府也撇清是廠商自製出的包,但主辦單位怎麼會讓這種包跑出來?協力單位幹的事,主辦單位就不監管了嗎?更別提那些被罵到臭頭的,逃也逃不掉的落漆流程錯誤,志工證的英文翻譯到底是找誰翻的?直接用谷哥翻譯弄的嗎?「ten-thousand safe」市長要不要出來說明一下?至少懲處個主管或廠商吧?划龍舟的被派去射箭?花了三千多元報名游泳卻沒叫他的號?路標看板把(新北)蘆洲(區)寫成(桃園)蘆竹?高齡足球賽一個下午要踢兩場?是怕醫院床位太空了嗎?晚宴沒椅子桌子席地而坐,一人一盤幾樣餐點,是比照台北車站假日外勞聚會嗎?花了十六億,表現一下台灣特色,辦個桌不過份吧?想省錢,那比照426上凱道,一人一張塑膠椅不過份吧?我的天啊!不要說學校辦運動會,就算大學社團辦個園遊會,都比台北市政府花半年辦的這個國際賽事像樣得多。這已經不能叫「螺絲鬆了」、「螺絲掉滿地」,而是根本沒有螺絲,直接膠水黏一黏就上路了。

以往我們愛說,台北市長這個職位,換隻猴子來坐,台北市一樣照常運轉。因為台北市政府的公務員們很優秀,只要上面交任務下來,大多都能把事情辦好。但現在發現,我們錯了。現在換一群高中生來,世壯運都能辦得比這個台北市政府好,至少不會出那麼多根本不該出現的包。這不是請黃仁勳來舉聖火所能遮蓋的事,而是馬斯克來,會氣到把整個市政府都裁掉的系統性錯誤。這也不是什麼藍藍綠綠的政治鬥爭,而是連高中生看了都會笑到噴飯的低級錯誤。這根本不是「政治問題」,而是「管理問題」。市府高層與主辦單位,完全沒有緊緻化流程,安排好順序,監管好製作物的基本能力,甚至是連看都沒看就出去了,一連串主管官員的怠忽職守,才會造就出這麼多的低級錯誤。

法律上什麼叫「疏失」?「應注意,能注意,而不注意。」什麼叫「瀆職」?「應處理,能處理,而不處理。」大凡只要有一個主管官員,一個就好,細心一點,認真一點,出門前看一眼,站出來攔住錯誤、修正錯誤,都不會出現如此多離譜的錯誤,問題是沒有。再說一遍,這原是「管理問題」,但管理上如此鬆散離譜,說明領導層根本無人也無能力進行管理,那就成了「政治問題」。孫中山說:「政治就是管理眾人之事。」你沒能力管理好眾人之事,還丟臉丟到國際上去,那還不是政治問題嗎?

管理學上常講,不只要「Do things Right.(把事情做對)」,更要注意「Do Right things.(做對的事)」所以很多學者、專家、高管、政治人物,那些「Top 1 percent」的人物們,花了無數精力與口水,在辯論爭吵什麼才是該去努力做的「Right things」。問題是,如果你的組織,你的團隊,連「把事情做對」的能力都沒有,不要說做到完美亮眼,至少做到60分不出包,做到流程順暢,連這60分都做不到,又如何能做好「對的事」?去追求100分的榮耀,去拿總統獎或市長獎?也許這些繁瑣的管理工作,不是市長該管的事,但市長有義務找到合適的人,來管理好組織裡的大大小小人士,確保當上層做出對的決策,中下層能落實這個決策。如果遇到困難,能夠上報,能夠馬上修正,能夠排除障礙,而不是花幾億鋪條馬路,卻滿是坑洞,用路人得把特斯拉開成越野車。這是一切政治工作的基本功,基本功都做不好,成天滿腦子更上層樓?無異於緣木求魚。就算天命給你機會坐直達電梯上到頂樓,卻發現自己站在中鐵十局蓋的那棟曼谷大樓頂層,一千公里外地殼搖了一下,你就直接從33樓跌到地面化為齎粉,這就是你們要的嗎?這是人民要的嗎?是大家能忍受的嗎?

管理好問題的第一步,就是知道問題,認識問題,而不是隨波逐流,滿腦子蓋掉問題,或消滅那個提出問題的人。就三峽慘案來說,真正的問題是高齡駕駛嗎?照監視器及其行車路徑來看,恐怕不是,而是路怒症演成的蓄意殺人。那政府高層,何必急著發表對策,不能等警方查清楚真相,再來處理對應方案嗎?如果是路怒症發作,那該處理的就不是降低換照年齡,而是重大事故、危險駕駛、酒駕、毒駕的記點制與吊銷駕照門檻。管理單位把事情弄清楚再發佈對應政策,頂多逆風忍幾天新聞檢討,準備好了再上路,這樣很難嗎?

台灣政治真正的麻煩,就是政治人物與媒體,太在意新聞及輿論,從而太過忽視管理細節、流程、進度、可行性、與排除障礙,也從不願意花工夫與下資源處理風險和漏洞,總要等到出大事才要來面對。而等到出大事,大家都忙著找倒楣鬼和替罪羊,好像懲處幾個官員,起訴幾個廠商,這個危機從此就不存在了?但真正的問題還是藏在那些錯誤的流程與習慣之中啊?不清乾淨,下次還會找其他地方爆出危機啊!咱們這個官場,「依法而不行政,道歉而不認錯,檢討而不改進,引咎而不辭職」,才是千年不變的陋習啊!現在更進化到像基隆和花蓮的民政局長,敢於「行政而不依法」。如此這般,勇於欺虐下民,拙於完成任務,又怯於扛責做事,這種官僚系統,還有救嗎?

各級官僚去向罷團學習取經吧!不管你認不認同他們所做的事,但他們有能力完成不可能的任務。至少他們證明了,公民團體有能力做到「do things right」,初步合格率100%,這已經勝過台北市政府和國民黨中央千萬倍了,不是嗎?!

●作者:吳崑玉/專欄作家、前親民黨文宣部副主任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不代表《NOWnews今日新聞》立場

●《今日廣場》歡迎來稿或參與討論,請附真實姓名及聯絡電話,文章歡迎寄: opinion@nownews.com



相關新聞


名家論壇》秋末生/運動遇庸政:從世壯運看台灣大型賽事深層病灶


名家論壇》韋安/這三人最不該罷!恐成大罷免正當性「翻車點」?


名家論壇》黃創夏/可憐哪,韓國瑜又面臨被罷免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政治新聞
人氣政治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