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7中國恐快速奪台?他示警:台灣正走鋼索

共軍台海周邊軍演。(圖/資料照片)
[NOWnews今日新聞] 美中台三邊局勢以及台海未來如何發展,外界都相當關心。旅美教授翁履中今(21)日引述美國《外交事務》(Foreign Affairs)在一週內刊出的兩篇重量級評論,來自美國學界與智庫的觀察者針對當前台海情勢提供了深刻分析與政策建議,指出美國當前對台政策正處於失衡的邊緣;翁履中表示,台灣現在正在走一條高風險的鋼索,「這不是要戰還是要投降的選擇,而是如何避免戰爭的同時守住尊嚴與實力的複雜選擇」。
翁履中貼文指出,《外交事務》(Foreign Affairs)刊出兩篇重量級文章,由來自美國學界與智庫的觀察者針對當前台海情勢提供了深刻分析與政策建議,指出美國當前對台政策正處於失衡的邊緣。一方面,美國強化軍事部署、對台軍售與外交互動,展現對台安全承諾;另一方面,中國則逐步升高對台壓力與軍事恫嚇,對賴清德政府採取日益激烈的語言與行動。學者們認為,若處理不慎,雙方的誤判與升級螺旋將可能將台海推向不可逆的危機。
翁履中認為,兩篇文章對台灣問題在這半年以來,持續發出警告的連續警鐘式評論,值得台灣特別留意。兩者都不約而同地強調,美國面對中國這個前所未見、全方位挑戰的對手,已經無法只靠軍事嚇阻或經濟脅迫來維持穩定。軍事力固然重要,但學者們反覆強調的潛在關鍵詞是「Mutually Reassurance」——相互再保證,要讓對方知道你有準備,也願意合作,從而降低誤判的風險。這是一種比威懾更細膩、但也更有效的穩定策略。而這正是目前美國對台政策正在失衡的地方。
翁履中說,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這兩篇文章皆指出目前華府內部對台政策路線的分裂,特別是川普政府回鍋的變數,使北京對美國未來政策的不確定性升高。若華府無法在政策、語言與行動上展現一致,反而會讓中國在2027年左右進一步押注「快速奪台」可行性。其中,在最新的這一篇文章中,甚至點出美國需要對「和平統一」提出條件式的接受態度來穩定局勢,這對台灣而言或許難以接受,但也點出了美國國內討論台灣時,已經出現基於現實的轉向情況。這是美國的國家利益計算,而不是意識形態站隊。台灣真的不能不認真思考:當美國學界、智庫甚至情報界老手都在發出這麼一致的警告,台灣內部的政治人物與社會是否準備好面對這樣的現實?我們是否願意把國家安全從「意識形態對抗」轉為「務實安全合作」?是否能在捍衛主權與維持和平間找到戰略平衡?
翁履中強調,這不是「要戰爭還是要投降」的二選一,而是「如何在避免戰爭的同時,守住尊嚴與實力」的複雜選擇。在國際氛圍變化劇烈的當下,聽懂這些非喊話式的警訊,比一味期待「挺台表態」更有價值。外交、國防、經濟三者之間的「動態平衡」需要智慧與節制,而不是激情與對立。台灣真的需要找到走鋼索的智慧,而不是只會搖旗吶喊。
相關新聞
賴清德執政週年民調「竟沒調查這議題」 林濁水喊:奇怪!
賴清德就職週年演說避談兩岸 他揭3關鍵因素:沒本錢硬碰硬
賴清德拋兩岸併購說 前扁辦主任揭真實目的:時機很特殊
- 記者:nownews
- 更多政治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