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廢處置進度牛步 郭昱晴批貿然重啟核三「本末倒置」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潘永鴻/台北報導
民眾黨推動「重啟核電公投」引發社會關注,立法委員郭昱晴今(21)日指出,重啟核電應具備3項前提,包括核能安全、核廢料妥善處理及取得社會共識,但目前核廢處理進展緩慢,相關溝通也尚未到位,質疑在此情況下貿然談重啟核三,根本是「本末倒置」。
對於核廢料處置進度,核安會回應,目前高階核廢場址設置條例已由經濟部成立專案辦公室推動,預計今年提出法案草案;至於低放射性廢棄物處理方面,經濟部已選定「台東縣達仁鄉」與「金門縣烏坵鄉」為候選場址,台電也在當地設置溝通小組,但居民是否接受仍存在爭議。
郭昱晴指出,當前地方政府與居民對於核廢料設置問題仍有疑慮,核安、核廢均未有具體解方,在此基礎上提出重啟核電的訴求,顯然缺乏配套與整體規劃。
此外,郭昱晴也關心台灣在新型核能技術的發展情形,特別是世界各國正積極投入的「核融合」研究。她質疑台灣是否有相對應的科技與政策準備,並指出目前核融合技術在國內尚處於起步階段,唯一的整合計畫為「台灣首座小型球型托卡馬克裝置(FIRST)」,預計於民國116年進行測試。
學術端方面,目前清大核工所尚未設置核融合相關課程,雖然我國核融合專利數量排名全球第16,但整體發展仍缺乏策略整合與長遠規劃。
對此,國家原子能科技研究院(國原院)回應,未來將與成大、清大合作推動「FIRST」第二期計畫,預計培育10至100位物理專業人才,並啟動與美國大學的國際交流合作,以加速核融合相關研究與人才培育。
照片來源:郭昱晴辦公室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賴清德週年3-1】內政陷僵局、外交「台灣+1」 藍白北京夾擊中緩步向前
【賴清德週年3-2】啟動全社會防衛韌性 用行動讓世界看到準備好的決心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 記者:潘永鴻
- 更多政治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