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鋒利更聰明 突破性的微型光纖雷射器



更鋒利更聰明 突破性的微型光纖雷射器


來自洛桑聯邦理工學院的Yang Liu博士和Tobias Kippenberg教授領導的科學家團隊,成功製造出有史以來第一個晶片集成的摻鉺波導雷射,其性能接近基於光纖的雷射器。


編譯/高晟鈞




1960年,美國加州休斯實驗室宣布首次製造雷射成功,可以說是人類第一次是驗光學雷射。如今雷射已然成為現代應用的重要技術,包括先進手術、精密的工業切割、焊接以及透過光纖傳輸數據。





更鋒利更聰明 突破性的微型光纖雷射器
基於氮化矽光子積體電路的全封裝混合整合鉺雷射的光學影像,提供光纖雷射相干性和以前無法實現的頻率可調諧性。圖取自 ScitechDaily



現在,來自洛桑聯邦理工學院的Yang Liu博士和Tobias Kippenberg教授領導的科學家團隊,成功製造出有史以來第一個晶片集成的摻鉺波導雷射,其性能接近基於光纖的雷射器。




更多新聞: 舊晶體新概念 更經濟的高功率深紫外線雷射光刻




鉺基光纖雷射




市場對雷射應用需求的不斷增長,尤其是晶片級的小型化光纖雷射。光纖雷射是使用摻雜稀土元素(鉺、鐿、釹等)的光纖作為其增益介質(產生雷射的部分, 英文為Gain material)的固體雷射,具有高功率輸出,可以發射高品質的光束,耐用且容易維護。相比氣體雷射,光纖雷射更直線、更小因此更為精確。




鉺基光纖雷射作為其中的佼佼者,展現出了不凡的性能,可以滿足維持雷射高相干性與穩定性的所有要求。然而,鉺基光纖雷射小型化後的性能卻不盡人意。




建構晶片級雷射




研究人員採用最先進的製程開發了晶片級鉺基雷射。他們首先建造了一個長一公尺、基於超低損耗氮化矽光子積體電路的片上光學腔(一組提供光學回饋的鏡子)。然後團隊在電路中植入了高濃度鉺離子,選擇性地產生雷射發射所需的主動增益介質,最後將電路與III-V 族半導體泵浦雷射集成,以激發鉺離子,使其能夠發光並產生雷射光束。




為了提高雷射的性能並實現精確的波長控制,研究人員設計了一種創新的腔內設計,採用一微環光學濾波器,可以篩選特定光頻率。這些濾波器允許在較寬的範圍內動態調諧雷射波長,使其具有多種用途並可用於各種應用。




精準穩定低雜訊




此晶片級鉺光纖雷射的輸出功率超過10 mW,邊模抑制比大於70 dB,性能優於許多傳統系統。它還具有非常窄的線寬,這意味著它發出的光非常純淨和穩定,這對於感測、陀螺儀、雷射雷達和光頻率計量等相干應用非常重要。




將鉺光纖雷射小型化並整合到晶片級設備中可以降低其總體成本,使其可用於電信、醫療診斷和消費性電子領域的便攜式與高度整合系統。它還可以縮小各種其他應用中的光學技術,例如光達、微波光子學、光頻率合成和自由空間通訊。




「這種新型摻鉺整合雷射的應用領域幾乎是無限的。」劉博士自信地說道。




資料來源:ScitechDaily



這篇文章 更鋒利更聰明 突破性的微型光纖雷射器 最早出現於 TechNice科技島-掌握科技與行銷最新動態



最新科技新聞
人氣科技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