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嫦娥六號寫下歷史 成功帶回月背首批樣本



中國嫦娥六號寫下歷史 成功帶回月背首批樣本


近日中國「嫦娥六號」月球採樣返回任務太空船,成功帶回人類史上第一批月球背面具科學價值的地質樣本,包括月球土壤和岩石。


編譯/李寓心




中國「嫦娥六號」月球採樣返回任務太空船,成功帶回人類史上第一批月球背面具科學價值的地質樣本,包括月球土壤和岩石。對此,中國國家航天局(CNSA)表示,經過53天的任務後,探測器返回艙於6月25日下午,安全降落在內蒙古。之後返回艙將被空運至北京舉行正式的交接儀式,開啟艙門取出樣本容器進行分析和研究。





中國嫦娥六號寫下歷史 成功帶回月背首批樣本
中國「嫦娥六號」月球採樣返回任務太空船,成功帶回人類史上第一批月球背面具科學價值的地質樣本。示意圖。(圖/123RF)



根據報導,中國今年5月3日從中國海南島文昌發射嫦娥六號登月任務,在軌道上運行20天後,才找到著陸地點,於6月1日晚上10點23分成功登月,軟著陸在月球背面最大的撞擊隕石坑「南極-艾特肯盆地」(South Pole–Aitken basin, SPA),這是目前已知月球上最大且最古老的盆地,為40億年前撞擊事件的發生地。




更多新聞:全球首發 中國嫦娥六號達成月背採樣準備返航




研究月球地質的重大成就




對此,美國行星學會(The Planetary Society)指出,人們認為該區域是研究太陽系數十億年前,即稱為「後期重轟炸期」(Late Heavy Bombardment)期間,對月球造成大量撞擊事件原因的關鍵部分。美國太空總署(NASA)戈達德太空飛行中心(GSFC)表示,嫦娥六號任務的目標是在月球表面以下約2公尺深處鑽取,收集大約2公斤的樣本。研究人員認為這些樣本可能是250萬年前的火山岩及隕石撞擊留下的物質組成。




未來將展開更多月球任務




中國科學院地質學家Zongyu Yue博士表示,這些樣品有望回答月球科學研究中最基本的問題:「地質活動如何造成月球兩側的差異?」根據NASA資料顯示,CNSA在嫦娥六號之後還計畫進行月球任務,包括2026年對月球南極進行詳細勘測的嫦娥七號,及2028年測試建設月球科學基地所需技術的嫦娥八號。




目前有多個國家也正在發展月球太空計畫,如印度和日本分別成為第四和第五個在月球表面登陸的國家。同時,美國正準備進行阿波羅後,首次載人登月任務,最快2025年9月展開繞月飛行,於2026年9月進行登月。




資料來源:abc NEWS



這篇文章 中國嫦娥六號寫下歷史 成功帶回月背首批樣本 最早出現於 TechNice科技島-掌握科技與行銷最新動態



最新科技新聞
人氣科技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