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頭蜂「8月至11月」攻擊性爆增 蜂巢隱蔽容易誤闖警戒範圍

虎頭蜂「8月至11月」攻擊性爆增 蜂巢隱蔽容易誤闖警戒範圍

任職於立委鍾佳濱服務處的洪姓領隊(41歲),昨天(22日)帶隊前往健行時遭虎頭蜂襲擊,他為疏散隊員而遭狂螫50處最後送醫不治,引發各界關注。據了解,每年8、9月至11月夏末至秋季期間,是虎頭蜂的繁殖期,蜂群會因此攻擊性爆增,加上某些種類的虎頭蜂築巢地點隱蔽,民眾常誤入警戒範圍,因此遭蜂群攻擊。

農業部網站上指出,台灣野外目前已知有7種虎頭蜂,不同的種類有不同的習性,普遍來說,虎頭蜂築巢的地點大多會選在隱蔽處,一般民眾不易察覺,有些種類更是喜歡在地底築巢,民眾往往在不知情靠近時,就看到蜂群一擁而出,很難防範。

農業部也指出,虎頭蜂的警戒、攻擊範圍達數10公尺,一隻虎頭蜂體內的毒液就可叮螫數次,因此容易造成傷亡;而蜂螫後最危險的就是人體對蜂毒中「蜂蛋白」的過敏反應,有些過敏體質的人,只要被螫1下就可能喪命。

有專家也提醒,虎頭蜂的習性中,往往會在夏末至秋季這段期間為冬眠做準備,除了要儲備糧食以外,也需要更換蜂巢,若有新的蜂王誕生,也可能導致蜂巢快速擴張,這時期的虎頭蜂無論是攻擊性還是攻擊範圍都會明顯增加。

新北市消防局也在臉書粉專上提醒,每年9月至11月是虎頭蜂活動的高峰期,民眾要到戶外踏青、登山、健行,最好穿著淺色的長袖衣物、帽子,且不要噴香水或髮膠、髮蠟,若遇上1、2隻虎頭蜂,切記不要大動作驅趕,否則恐引發蜂群圍攻。

(延伸閱讀:鍾佳濱服務處登山活動遇虎頭蜂襲擊 領隊大叫「快跑!」遭螫傷50處身亡

此外,民眾若遇上蜂群攻擊,若情況許可,應盡量壓低身體迅速朝反方向撤離,遭螫後因立即撥打119並盡速送醫治療,期間可把被螫的患處抬高,或用冰敷減緩疼痛。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社會新聞
人氣社會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