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S猝逝/年輕人「免疫力較強」反成高危險群 醫:「1情況」致死率飆200倍
[周刊王CTWANT] 女星大S(徐熙媛)在春節期間與家人赴日旅遊,卻因流感併發肺炎離世,從身體不適到病逝僅5天時間,享年48歲。對此,台北榮總遺傳優生科主任張家銘指出,流感這種看似普通的病毒,能在短時間內奪走一條生命,有時健康的年輕人反而比年長者病得更嚴重,這其實與免疫系統的「過度反應」有關,當「免疫風暴」失控,強壯的身體反而成了高風險族群。
張家銘在臉書粉專「基因醫師張家銘」撰文道,流感病毒每年來襲,多數人經歷發燒、喉嚨痛、全身痠痛後慢慢痊癒,而當病毒擴散,免疫系統立刻啟動防禦機制,「然而,免疫系統並不總是能精準控制攻勢,當反應過度時,就會帶來致命風險」。
張家銘表示,年輕人免疫力較強,當身體發現病毒入侵,會立即釋放大量細胞激素(如 IL-6、TNF-α、IL-1β)來對抗病毒,但當這些發炎物質過量時,免疫系統就會陷入「自我攻擊」的狀態,不只針對病毒,就連健康的肺泡細胞也一起摧毀,「這就是所謂的免疫風暴,導致肺泡水腫、血管滲漏,肺部開始充滿發炎液體,使氧氣交換困難,最後發展成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ARDS)」。
張家銘接著說明,此時病人的症狀不只是高燒,更會出現喘不過氣、血氧快速下降的危險情況,可能在24至48小時內從輕微咳嗽,進展到嚴重呼吸衰竭,「這也是為什麼有些年輕人得流感後,病情會突然惡化,甚至需要插管、葉克膜搶救」。
張家銘提到,當免疫風暴摧毀肺部的屏障,細菌便趁機入侵,而流感病毒不只是直接攻擊肺泡細胞,還會破壞氣道的天然防禦機制,例如影響纖毛運動,使得原本應該被清除的細菌滯留在肺部,增加繼發細菌感染的風險。其中最常見的併發細菌是肺炎鏈球菌和金黃色葡萄球菌,這些細菌原本可能只是潛伏在鼻腔或喉嚨,但當身體的防線被破壞後,它們就能輕易進入下呼吸道,迅速繁殖並引發嚴重細菌性肺炎,「這類併發症通常會讓病人二度發燒、咳黃痰,甚至出現敗血症,進一步加重病情」。
張家銘也示警,每年因流感併發症住院甚至死亡的人數比想像中多,當病毒引發免疫風暴、肺部發炎失控,再加上細菌感染,短短幾天內就可能讓人從健康的狀態轉變為危及生命的重症患者,「流感不是『撐一撐就好』的疾病,年輕人也不是天生免疫。這次的事件是一個警訊,提醒所有人,預防流感、及早治療,才是保護自己的關鍵」。
另據《三立新聞網》報導,林口長庚醫院風濕過敏免疫科助理教授、醫師方耀凡受訪表示,大S年僅48歲,又無慢性病史,若如媒體所稱曾出現白肺現象,因敗血症而病逝,可能是「免疫力過強」,引發免疫風暴後,讓免疫系統整個潰堤,導致最後喪命。想避免「免疫力過強」及後續情況發生,「作息正常、適當飲食」是最重要的。
而《中時新聞網》報導指出,嘉義大林慈濟醫院胸腔內科主任陳信均說,一般來說,整體流感的致死率約千分之一,高危險群包括65歲以上長者、嬰幼兒、孕婦,或是有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癌症等免疫不全的病人,併發重症的機率才會比較高,但年輕族群一旦併發重症,致死率就會大幅提高,由原來的千分之一激增為20%。
陳信均提醒,預防流感最重要的還是直接施打疫苗,事後的就醫、用藥,仍然是亡羊補牢;雖然即使施打疫苗,還是可能感染流感,甚至變成重症,但依臨床經驗,只要有接種疫苗,得到流感後的症狀仍會輕微一些,「按照流行病學公式計算,整個族群裡面幾乎要9成以上的人都去施打疫苗,才會產生群體免疫的效應。所以其實打流感疫苗是一個『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概念,夠健康的族群去打疫苗,能夠保護不能夠施打疫苗的族群,這是利人利己的事情」。
延伸閱讀
- 記者:周刊王CTWANT
- 更多健康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