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師自曝感染「一級致癌物」卻無症狀 示警應做1事預防

醫師自曝感染「一級致癌物」卻無症狀 示警應做1事預防
減重醫師蕭捷健指出,幽門螺旋桿菌是致癌等級第一的病原體。(示意圖/達志)

[周刊王CTWANT] 定期健康檢查很重要,身體沒警訊不代表沒事。減重醫師蕭捷健近日做腸胃鏡發現,感染嚴重幽門螺旋桿菌,雖然胃完全沒有不舒服、胃酸逆流的症狀,但這是致癌等級第一的病原體,他藉此提醒民眾,「生活裡很多癌症都不是天降橫禍,而是日積月累換來的果。」

減重醫師蕭捷健近日在臉書上透露,去做腸胃鏡時發現,自己有嚴重幽門螺旋桿菌感染,雖然身體完全沒有不舒服,但這是致癌等級第一的病原體,要開始吃口服殺菌藥治療。

蕭捷健坦言,得知結果的當下嚇一跳,「原來我們的身體這麼安靜地承受著,沒說話不代表沒事。」這次的發現,也讓他重新檢視了自己的生活習慣,同時意識到,其實很多癌症的風險,是可以防得住的。

蕭捷健指出,幽門螺旋桿菌很惡劣,初期沒什麼症狀,卻悄悄地損傷胃黏膜,慢慢走向潰瘍,甚至胃癌。而這種菌會傳染,為了預防,應避免與人共用筷子、湯匙,尤其家庭火鍋時記得使用公筷母匙,一旦發現感染要儘早治療殺菌。

藉此經驗蕭捷健提醒大家,生活裡很多癌症都不是天降橫禍,而是日積月累換來的果,很多人以為沒感覺就是沒問題,但身體很會忍,「它的沉默不代表沒事,只是還沒來得及說。」呼籲民眾透過疫苗、飲食、習慣來預防,也要抽空去做身體檢查,有症狀才能儘早處理。

衛福部官網指出,胃癌位居十大癌症死亡及發生人數第8名,幽門螺旋桿菌是導致胃癌主要風險因子。研究發現,幽門螺旋桿菌感染者罹患胃癌的風險高於無感染6至10倍,世界衛生組織也在1994年將幽門桿菌列為第一級的致癌物。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會導致胃部發炎、潰瘍,在長期慢性發炎狀態下造成慢性萎縮性胃炎或黏膜腸化生的癌前病變,最後導致胃癌。

「經口傳染」是幽門螺旋桿菌重要的傳染途徑之一,當共同生活者中出現幽門螺旋桿菌感染者時,往往因使用共同的碗杯盤等餐具造成其他人感染,因此避免「共杯共食」並使用公筷母匙,可以有效預防幽門桿菌傳染。

延伸閱讀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健康新聞
人氣健康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