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V不分季節!守護嬰幼兒免疫接種成關鍵 離島不能等

RSV不分季節!守護嬰幼兒免疫接種成關鍵 離島不能等

【NOW健康 陳如頤/台南報導】近年來,呼吸道融合病毒(RSV)成為家長的隱憂,尤其對免疫系統未發育完全的嬰幼兒來說,一旦感染可能導致呼吸困難甚至重症住院。疫情後,家長對群聚感染更為警覺,如何防範病毒、建立安全育兒環境成為關注重點。金門作為離島,傳染病防治面臨諸多挑戰,嬰幼兒RSV預防如透過免疫接種政策超前部署,更能打造友善生育環境。


嬰幼兒RSV感染普遍且快速 重症風險不容輕忽


呼吸道融合病毒(RSV)為全球嬰幼兒感染疾病中最具威脅的病毒之一,對免疫尚未成熟的新生兒而言,感染後病情進展快速,輕則鼻塞咳嗽,重則可能引發細支氣管炎、肺炎等重症,甚至需入住加護病房。


成大醫院小兒感染科主任沈靜芬醫師表示,RSV不僅是導致1歲以下嬰幼兒住院的首要原因,其潛在的併發症與後遺症,也為新手家長帶來沉重壓力。離島地區如金門,因診斷工具與接種資源尚未普及,使防治工作面臨更多挑戰。


沈靜芬醫師坦言,RSV防疫工作若能向前部署,將有助於打造更安全的生育與育兒環境,尤其對於醫療資源相對稀缺的地區,整體政策支持與大眾認知提升尤為重要。


RSV不只好發冬季!全年都可能發生 以臨床診斷為主


沈靜芬醫師指出, RSV尚無特效藥物治療,臨床上大部分診斷仍依賴症狀觀察與身體檢查評估,屬於臨床診斷。


沈靜芬醫師說明,多數孩童都會感染RSV,感染後的症狀影響生活上甚多,有些也可能演變為重症;但較嚴重的情況多見於1歲以下嬰兒,原因在於免疫系統尚未成熟,呼吸道較狹窄,感染後更易出現氣道阻塞。此外,若病患本身有慢性肺部疾病、嚴重心臟病或為早產兒,其肺部發育可能不成熟,心肺功能較弱,這些因素使得感染RSV後更易演變成嚴重肺炎。


據研究,1名RSV感染者最多可傳染給5位嬰幼兒,尤其在托嬰中心等嬰兒集中照護場所,容易呈現群聚傳播現象;而家中若有2歲以下嬰幼兒或兄弟姊妹同住,也會大幅提高感染風險。


沈靜芬醫師強調,RSV及其他呼吸道感染疾病在氣溫較低的冬季較常見,但在台灣,由於季節性變化不如國外明顯,全年皆有發生的可能,甚至在夏天也可能爆發大流行。


RSV初期和感冒類似 幼兒感染嚴重恐致呼吸困難、肺炎


沈靜芬醫師進一步指出,RSV感染初期症狀類似普通感冒,包括咳嗽、打噴嚏、流鼻涕和發燒;但隨著病程發展,痰液會逐漸增多,當痰積累到一定程度時,病人就會出現劇烈咳嗽,甚至引發食慾不振、餵食困難、呼吸不順,嚴重時還可能因劇烈咳嗽導致嘔吐。


這種狀況常讓患者脾氣變得暴躁不安,睡眠和進食狀況下降,進而可能導致脫水和體力大幅下降,使得呼吸更加困難。此時,醫院通常會提供氧氣和呼吸治療,甚至進行拍痰或抽痰處理;對於病情嚴重的患者,可能需插管並使用呼吸器治療。


沈靜芬醫師補充說明,若患者能得到適當的照護,多數有望恢復健康。然而,需要注意的是,部分嚴重RSV感染個案可能會造成細支氣管損傷;研究顯示,年幼時感染RSV的兒童,將來發展成氣喘的機率,明顯高於未曾感染RSV的孩童。而且RSV感染還是會有些長期的影響,例如氣道發炎或是氣道受損等情形。


沈靜芬醫師分享,有些臨床個案在出院回家後,由於未能落實拍痰或抽痰等嚴密照護措施,導致病程延長且無明顯改善。臨床上就曾遇過先天性心臟病的RSV幼兒,X光顯示雙肺整片呈現白色,插管後對氧氣需求極高;儘管經過嚴密照護與治療,最終仍不治。這案例雖屬極端個案,但也提醒預防是面對此疾病的重要策略。


主動免疫vs.被動免疫 醫師解析單株抗體作用機制


沈靜芬醫師解釋,過去RSV的預防主要針對高風險嬰兒族群,透過每月注射單株抗體(健保給付6劑),主要適用於早產兒、慢性肺部疾病及先天性心臟病的嬰兒。近年來出現的新型單株抗體,由於半衰期更長,只需注射1劑最新證據顯示可維持6個月的保護效果,且以肌肉注射方式給藥。這兩種單株抗體均已被證實能有效保護嬰幼兒免受RSV感染,屬於被動免疫措施。


單株抗體與傳統疫苗不同,其作用機制為直接將抗體注入體內,立即提供保護效果,不需要等待體內產生抗體,也不受個體免疫系統狀況的影響。過去的單株抗體在體內作用一段時間後會被代謝,因此需要每月注射,而新型單株抗體則在半衰期、病毒抑制力及抗體結合性等方面均有顯著提升,可視為一種被動免疫策略,提供一致且長效的保護。


沈靜芬醫師進一步呼籲,嬰兒注射單株抗體不僅可以降低感染後發展成重症的風險,也能減少照護患者所需投入的時間和金錢;從這個角度來看,透過單株抗體預防RSV感染,是一項值得投資的風險管理策略。


免疫接種政策可降低染疫後醫療支出 離島尤應超前部署


沈靜芬醫師分析,從國際公共衛生及疾病預防角度來看,各國普遍希望在疾病初期進行預防,然而,受限於醫療經費與健康投資的差異,各國政策也略有不同。例如,美國、西班牙、智利及英國等國家,已越來越積極投資於疾病預防,特別是美國和智利,已全面針對嬰幼兒推動長效型RSV單株抗體接種,因為他們評估認為透過單株抗體預防,能有效降低因感染而產生的後續醫療支出。


沈靜芬醫師認為,台灣也將逐步朝向這一方向發展,但由於經費問題,需要逐步推動。賴清德總統提出的0至6歲國家養政策,即使全國尚未能以公費全面施打單株抗體,縣市政府仍可發揮一定作用,協助落實相關政策。


以離島金門為例,金門縣政府已施行補助腸病毒71型、肺炎鏈球菌、子宮頸癌疫苗等自費疫苗政策,顯示地方政府對公共健康有高度關注,免疫接種政策上一直走在前端。


金門若能參考國際上如美國針對8個月以下嬰兒的公費RSV接種政策,發展屬於在地的預防機制,將有助於縮短醫療資源落差,提升整體嬰幼兒健康照護的可近性與公平性。在少子化日益加劇的時代,健康照護政策若能從防疫預防做起,將為年輕家庭與新生兒提供更多安心保障。


# 首圖來源/沈靜芬醫師提供


更多NOW健康報導
▸如何面對抗藥性細菌? 適當使用抗生素並做好感染管制
▸經常後腳跟痛? 復健科醫師教你7招緩解足底筋膜疼痛


NOW健康:FB │ IG │ Threads │ YT │ 官方LINE │ 醫級邦 │ 健康安妞 Podcast
❤溫馨提醒:歡迎轉傳「原始文章連結」分享,未經授權,請勿複製圖文轉貼本文。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健康新聞
人氣健康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