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吃安眠藥非萬靈丹!失眠認知行為治療對症下藥,擺脫安眠藥

國人服用安眠類藥物比例逐年升高,每年用量已超過10億顆。吳家碩臨床心理師表示,失眠成因複雜,安眠藥並非萬靈丹,若為無合併生理異常的單純失眠,目前「失眠認知行為治療」為最有效方法。透過各式助眠的行為技巧,以及認知上的調整等方式,核心順序上是「找原因,再處遇」,最理想的方向是,先根本上找出失眠的主要原因,再對症下藥給予合適的睡眠管理方法。


失眠吃安眠藥非萬靈丹!失眠認知行為治療對症下藥,擺脫安眠藥

55歲的林先生長期苦於失眠,嘗試過各式民間偏方卻反覆無常,以致依賴於助眠藥物。透過失眠認知行為治療,林先生的焦慮得以緩解,睡眠品質也有所改善,但仍未可完全恢復,特別是半夜易醒和多夢的問題持續困擾著他。經專業建議透過詳細的臨床評估和睡眠檢查,發現林先生除心理狀況外還患有睡眠呼吸中止症,也是影響他睡眠問題的重要因素。經過心理和睡眠呼吸中止症的治療,林先生得到了全面性的改善,並依醫囑逐步減少依賴助眠藥物。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療,林先生現在的睡眠狀況和日間精神狀態已恢復到十年前的健康水平。

臨床解決失眠問題,應身心兼顧

吳家碩心理師表示,臨床上協助個案解決失眠問題的理想路徑,應是於心理治療前同時透過睡眠檢測了解生理狀態,

若為無合併生理異常的單純失眠,失眠認知行為治療為最有效方法。其中個性要求完美、焦慮緊張的人具備較高的失眠風險,一般整體來說透過6-8次認知調整策略、助眠行為的治療方式,就有機會改善失眠問題。


失眠吃安眠藥非萬靈丹!失眠認知行為治療對症下藥,擺脫安眠藥

睡眠呼吸中止症與慢性失眠的共同臨床症狀。(圖片提供/吳家碩臨床心理師)

倘若合併生理異常狀況,就需會診專科醫師治療才能有效改善失眠。以盛行率高達15%的睡眠呼吸中止症為例,常見症狀有:

睡眠呼吸中止症常見4大症狀

1.整夜多夢:睡眠中快速動眼期階段肌肉張力更容易消失,因此呼吸暫停、醒來次數增加,導致個案感到晚上的夢特別多。

2.半夜易醒:呼吸道阻塞將造成身體缺氧,缺氧情況下大腦會主動喚醒自己進行呼吸,避免窒息身亡。

3.白天疲勞、注意力不集中:因為半夜多次醒來身體未獲得真正休息,將導致白天注意力不集中,疲倦想睡。

4.自律神經失調:呼吸若暫停超過10秒,胸內負壓將增加、影響心血管與自律神經功能。

居家睡眠檢測助了解睡眠呼吸中止症風險

資深睡眠技師洪曉菁表示,睡眠呼吸中止症成因為呼吸道發生反覆性的塌陷,造成呼吸道狹窄或堵塞,使呼吸變淺、變得費力,好發於肥胖者、中年以上男性及更年期後女性。透過居家睡眠檢測,在家睡一晚即可獲取此症診斷參數AHI值(apnea-hypopnea index/平均每小時無通氣與低通氣次數),若AHI>5即表示罹患睡呼吸中止症應積極就醫接受治療。

吳家碩心理師特別呼籲,睡眠原是自然的生理需求,若有失眠症狀應徹底找到原因方能有效治療,免除對於安眠藥的依賴。



【延伸閱讀】



季節轉換皮膚粗糙乾燥、敏感怎麼救?林哲暘醫師推5大食物,吃出水噹噹



隱性飢餓是什麼?揪3大症狀!簡鈺樺營養師:3方法降低隱性飢餓



14萬人罹患思覺失調症,揪4大症狀!賴睿昕中醫師:3招調理思覺失調症





資料來源:華人健康網

https://www.top1health.com/Article/248/94218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華人健康網

https://www.top1health.com



最新健康新聞
人氣健康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