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滿後梅雨季節報到,熱浪濕熱來襲!中醫師分享藥膳茶飲養生祛濕
5月21日是二十四節氣中的「小滿」,象徵稻穀逐漸飽滿,也意味著梅雨季節即將展開,春天已然遠去。花蓮慈濟醫院中醫預防醫學中心副主任陳中奎醫師提醒民眾,近日氣溫上升、濕氣加重,在此時節應適時調養身體,預防不適,維持健康。
梅雨季節期間,臺灣的氣候較為悶熱,雖偶有午後陣雨降溫,仍難以緩解濕熱所帶來的不適感。陳中奎醫師指出,此時要特別留意感冒風險,尤其白天出汗後應立即擦乾,以免著涼。而環境濕氣與高溫可能導致身體疲倦、腹瀉、食慾不振、胃脹氣等症狀。陳中奎醫師說,近日臨床上發現腹瀉的患者增多,建議飲食以清淡、易消化為主,避免攝取寒涼食物,以降低腸胃負擔。
另外,濕疹也是梅雨季節常見的皮膚問題,甚至有些民眾會在這時候出現濕疹症狀變嚴重的狀況。陳中奎醫師建議,可以從飲食方面著手,減少辛辣食物的攝取,若已有搔癢情形,也應避免食用如南瓜等瓜果類,可能會助濕的食物。
針對梅雨季節帶來的濕氣問題,居家可使用除濕機保持空氣乾燥。而身體則是可以透過中醫藥膳或茶飲來祛濕,適量食用如四神湯等有助消化與調理的藥膳,還有能消暑去濕的洛神花決明子茶,有助身體水分平衡與健康。飲食方面應避免油炸與燥熱食物,適當攝取苦瓜、綠豆、薏仁等清熱利濕的食材。陳中奎醫師特別提醒,若是容易中暑體質的民眾,建議要少喝冰冷飲品,以免耗損身體陽氣。
為了抵擋高溫悶熱氣候,許多人都會使用風扇或冷氣降溫,甚至網路上常有人戲稱,夏季的生命是冷氣給的。陳中奎醫師表示,炎熱的天氣的確要注意防曬與降溫,從飲食、生活與環境習慣著手,就能舒適迎接季節變化,但是在睡覺的時候,要注意避免冷風直吹身體,以免風邪入侵。
好康「金」來領!加入【華人健康網VIP開團購】,掃碼就送500元購物金或等值商品!>>>
【延伸閱讀】
拼生育,凍卵補助再加碼!周宗翰中醫師:5要訣「養卵」,增強卵巢功能
椎間盤突出只能吃止痛藥?吳文誠中醫師:4招治療椎間盤突出,恢復無痛人生
喉嚨乾癢又卡痰,小心慢性咽喉炎找上門!胡皓淳醫師:6招預防慢性咽喉炎
資料來源:華人健康網
https://www.top1health.com/Article/248/96396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華人健康網
https://www.top1health.com
- 記者:華人健康網
- 更多健康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