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救助法修法 民團盼勿計虛擬收入

「虛擬所得容易讓政府錯估弱勢者所得,應該從《社會救助法》取消!」社會救助法修法如火如荼,衛福部4日開會討論相關細節。民團上午集結衛福部大門前,疾呼取消虛擬收入等5大訴求,強調應建立調查致貧原因制度,擬定整合性脫貧計畫,並定期檢視。民團認為「虛擬收入」反而增加申請社會救助的門檻。



虛擬所得易錯估所得

「虛擬所得」指認定家庭收入時,對未就業但有工作能力者,以各職類每人每月平均經常性薪資或基本工資核算。人民民主黨專員許雅婷指出,這次草案修法幅度相當小,仍維持關鍵造成貧窮黑數的「虛擬收入計算」與限制戶籍地申請等資格,缺乏脫貧的整體制度規劃。



她強調,衛福部應虛心接受第一線實務工作者批評,並重申「是否取消虛擬收入制度」、「是否由居住地或戶籍地申請、審核與撥付補助」、「家庭財產是否扣除申請人本人自住房屋」、「應計人口是否僅列計同居共財親屬」「是否訂定遊民專章或增列條文」等5大訴求應納入討論。



民團批修法9缺失

社會救助法是國民申請低收入戶、中低收入戶的法源,但距離上次修法已近10年,各界疾呼與時俱進。衛福部社會救助及社工司今年4月22日預告社會救助法修正草案,卻引來民團反彈聲浪,列出9大缺失包括:第一、虛擬收入沒廢除;第二、家戶合計沒放寬;第三、就業支持沒變化;第四、貧窮陷阱沒廢除;第五、無家者專章與居住支持沒下文;第六、新住民家庭沒重視;第七、爭議條文沒著落;第八、過時價值沒解嚴;第九、社會救助沒希望。



政大社工所副教授、勞工陣線理事長蔡培元曾指出,最低工資本是保障民眾權益的制度,但卻因虛擬收入,反而增加申請社會救助的門檻。他強調,不僅有無工作能力,很難取得相關證明,還有未就業者受到家庭環境、教育背景等因素影響,卻要一視同仁加上虛擬收入,意味著修法版本仍有不合理的地方。



人生百味文化建構協會研究員周上智也曾於記者會舉例說,月收入低於1萬元的無家者,佔整體的7成以上,但這些人卻因為虛擬收入,收入遭到浮報,更因此被制度漏接,認為收入需要按照真實情況來計算,並廢除虛擬收入。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生活新聞
人氣生活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