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星寶寶2.0初亮相 彭(啟)明盼推動環保新文化

曾在台灣帶動回收風潮的「外星寶寶」,環境部今天發布依其形象重新打造的「外星寶寶2.0」,未來會做為4大資源循環物象徵,環境部長彭(啟)明也期望能藉此推動環保新文化運動。

環境部今天舉辦「瓶水相逢減塑有旅」宣傳記者會暨環保論壇。活動中並公布依「外星寶寶」造型重新打造的「循環四寶(外星寶寶2.0)」,做為新一代的資源循環的形象。

外星寶寶2.0同樣也分為紅、黃、藍、綠,分別對應的回收項目為塑膠、鐵鋁罐(金屬及資訊物品)、紙類(生物質循環)及玻璃瓶(無機粒料)。

環境部長彭(啟)明今天在活動中時表示,環保回收分類,現在民眾似乎已經有一點點忘記了,所以推出新的2.0版本,再次推動環保新文化運動。

彭(啟)明舉例,昨天環境部提醒全台飲料店自9月1日起將禁一次用塑膠杯,網路上卻只有2成支持、8成在罵環境部,還說「改用紙杯不環保」;他認為這就是分類的精神都忘記了,或是本身就沒有在做環保,因為紙杯中的膜一撕開就可以回收。

環境部資源循環署分組長連奕偉告訴中央社記者,今天算是外星寶寶2.0的首次亮相,做為循環署的吉祥物,未來會做為4大資源循環物的象徵;不過,他也提到,目前坊間的資源回收或垃圾桶都已經有更細項的圖示,因此不會再還原實體的外星寶寶垃圾桶。

根據環境部資料,前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現為環境部)成立之初,在環境教育中推動「外星寶寶」計畫,4個紅、黃、藍、綠可愛造型的大回收筒,分別對應塑膠瓶、鐵鋁罐、紙類及玻璃瓶,引發中小學生加入回收的熱潮。

外星寶寶於1989年起執行,由汽水公會成立的惜福基金會自荷蘭進口大型「外星寶寶」資源回收筒;然而由於外星寶寶在重量上過重,要清運資收物並不方便;另外體積龐大,因此能設置的地方並不太多,最終實施未滿1年,就將外星寶寶送回荷蘭。


最新生活新聞
人氣生活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