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農教育結合原民文化 教育部培訓校園廚房人員

教育部在暑假期間舉辦學校午餐工作坊,今年度著重認識原住民族食材,預計在下半年規劃多項活動,結合原民文化及食農教育,例如認識野菜、手作自然酵素和堆肥體驗。

行政院為紀念民國83年8月1日憲法增修條文將「山胞」正名為「原住民」,將每年8月1日訂為「原住民族日」。教育部今天發布新聞稿,響應相關活動,在暑期舉辦學校午餐廚勤人員廚藝交流工作坊,加強認識原民食材和特色餐食。

今年的工作坊中,委託清華大學規劃原民飲食文化主題,舉辦「霞客羅古道覓食記—泰雅野菜鍋」等4場深度踏查,請出部落耆老,帶領學校廚房人員採摘野菜烹調;並結合永續發展精神,手作自然酵素與堆肥,實踐「吃在地,食當季」的低碳里程飲食。

工作坊邀請主廚示範「馬告小米蒸排骨」等原民風味料理,鼓勵學校午餐提供更多元的菜色。教育部並表揚有特色的午餐菜單,例如宜蘭縣大同國中將小米、藜麥及馬告等食材入菜,在活動中擺出泰雅公主與王子的盛宴,大獲肯定。

教育部表示,學校午餐不僅是在校園中供應學生的餐食,更擔負實踐健康飲食教育的重要意義,未來將持續發展學校午餐特色,讓學生從味覺學習不同的飲食文化。


最新生活新聞
人氣生活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