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慈院動出新生活 健康運動「腎」利作伙來

「彈力帶穿過腋下,繞過背部,雙手向前拉20次。」8月15日上午,在花蓮慈濟醫院二期講堂,30多位慢性腎臟病病友一邊跟著物理治療師黃意雯做彈力帶運動,一邊喊「手好痠、腿好痠!」內科部副主任暨腎臟科醫師王智賢指出,這次活動就是邀腎友一起做運動,並由物理治療師傳授正確的彈力帶使用技巧,包括抓握彈力帶的方式、保持中軸穩定及呼吸協調等,從上肢到下肢的一套完整肌力訓練運動。

花蓮慈院在15日,舉辦「健康運動『腎』利作伙來」病友聯誼會,先由王智賢醫師分享運動的好處,接著由物理治療師黃意雯,使用彈力帶一起帶著病友與家屬動起來,透過復健運動逆轉「腎」。

「大家平常有沒有運動的習慣?或許有人會說平常工作就很運動了、帶孩子或孫子早就運動過量……。」王智賢副主任表示,每日步數超過7500步的人,屬於有適當活動量、高活動量,不僅可減少心血管疾病、體脂肪堆積、失智風險,也能降低身體衰退風險;但每日步數若是低於7500步,屬於久坐不動、低活動量型人,不僅增加慢性病發生的機率、認知功能容易衰退,也會增加失智風險。

臺灣慢性腎臟病的發生率與盛行率為世界第一,不僅號稱洗腎王國,洗腎人口已超過9萬人,腎臟保健除了飲食與治療之外,國際醫學證實藉由有效的規律運動能夠逆轉病況,以及提升透析期間身體的健康指數,不僅能促進血糖控制、改善血管彈性、調節血壓、間接促進鈣磷平衡等,也能增加肌肉量與體能,進而延緩慢性腎臟病病程,完成自我照護。

運動好處多多,但得評估自身現階段的身體健康狀況,適合那一種活動階段,再循序漸進。王智賢醫師提醒,可從肌力、心肺耐力、動作神經控制能力、柔軟度等身體四大能力指標進行自我評估。此外,疾病控制不良的風險以及有心肺相關危險症狀者,也要一併評估是否適合進行運動。尤其運動新手、久未運動想重拾運動者,請務必跟醫師討論評估後,從低強度開始採漸進式進展運動。而規律運動者,若是想進一步挑戰高強度的新運動,也是建議與醫師討論後再進行。

容易取得、好攜帶又不受空間限制的彈力帶,是適合作為上下肢肌力訓練的好工具,物理治療師黃意雯傳授正確的彈力帶使用技巧,包含抓握彈力帶的方式、保持中軸穩定及呼吸協調等,也帶領現場病友一起動起來,從上肢到下肢的一整套肌力訓練運動,讓在座不少病友直呼「手好痠、腿好痠!」。黃意雯說,這套彈力帶訓練,可增強上臂的肌耐力,穩定手臂與軀幹的連結,以及訓練腿部肌力等,能增加軀幹動作的穩定度。她也特別提醒,使用彈力帶訓練時,需注意出力的部位,以驅動大肌群為主,避免擠壓關節造成傷害。

「第一次來參加病友聯誼會,覺得很棒!」帶著罹患腎臟病3年的父母一起來參加病友會的黃小姐說,平常父母在家中做得運動並不完整,這次病友會不只學習到一整套的運動方法,讓他們回家後能夠以正確的姿勢做運動保護腎臟之外,團隊所贈送的《慢性腎臟病科學實證最強復健運動全書》,其中完整的護腎與運動觀念很實用,讓他們回家也能安心顧腎。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生活新聞
人氣生活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