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復健 48歲腦中風患者重拾動作能力

【許家源記者 / 綜合報導】


生成式AI與人工智慧技術正席捲全球各領域,醫療界的應用更是早已展開。羅東博愛醫院自2021年起推動智能復健機器人中心,將AI技術導入中風、腦傷與脊椎損傷病人的復健計畫。48歲的中風病人潘小姐,左手在發病後完全無法動作,經醫療團隊評估後,導入智能復健機器人與神經電刺激療程,展現超越傳統復健的恢復潛力。



AI復健 48歲腦中風患者重拾動作能力
羅東博愛醫院自2021年起成立智能復健機器人中心,將智能醫療儀器運用於中風、脊椎損傷/羅東博愛醫院提供

羅東博愛醫院復健醫學科副院長謝有丁表示,智能復健機器人能針對病人肢體功能給予被動與主動的訓練,搭配「感覺回饋」機制,有助於誘發大腦重塑性。對於如潘小姐這樣在黃金復健期內進行密集訓練的病人,智能機器人的高強度與即時反饋機制,讓中風後癱瘓的手指逐步恢復動作。潘小姐透過短短兩周的密集療程,已能完成手指部分彎曲與手腕伸展,顯示AI復健技術對腦中風康復的顯著成效。



AI復健 48歲腦中風患者重拾動作能力
羅東博愛醫院使用Wilmo維樂夢神經電刺激器是以被動電刺激伸展手腕協助病人/羅東博愛醫院提供

醫療團隊指出,智能復健機器人結合神經電刺激訓練,不僅提升復健強度,更可激發腦神經連結重塑。後續值得觀察的是,病人是否能將此恢復進一步轉化為日常生活功能,例如自理與日常活動能力;同時,智能復健機器人能否在更多醫療機構普及,讓更多中風或神經系統損傷的病人受益。謝有丁醫師也強調,病人意志力與配合度,仍是康復關鍵要素,醫病合作同樣決定最終成效。


新聞來源:羅東博愛醫院

AI復健 48歲腦中風患者重拾動作能力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生活新聞
人氣生活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