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時的中秋/曹會斌

兒時的中秋/曹會斌

曹會斌

時光荏苒,歲月如織,轉眼間,中秋佳節悄然而至。指尖輕觸螢幕,翻閱著紛至遝來的祝福,點擊進一個個溫馨的空間,只見字裏行間,無不洋溢著對中秋的深情厚意,仿佛能穿越螢幕,感受到那份跨越千山萬水的溫情。

提及兒時的中秋,我的心中便泛起層層漣漪。那時的中秋,從母親準備包粽子食材開始,心裏就知道中秋節要到了,學校會在中秋節放假一天。但我不依賴於月餅的甜蜜,也不執著於月光的皎潔,而是圍繞著家的溫馨與團聚。一家人圍坐一堂,桌上擺滿了粽子、花生米、葵花瓜子,這些簡單卻滿載情意的食物,伴隨著歡聲笑語,編織著屬於我的中秋記憶。偶爾,若能有幸品嘗到糖果與月餅,那簡直是至高無上的享受,滋味悠長,難以忘懷。

秋天,是收穫的季節。家家戶戶的花生已碩果累累,被細心地摘下,晾曬在陽光下,直至金黃。中秋前夕,這些花生會經過鐵砂與鹽的洗禮,變成一道誘人的美味。炒熟的花生,外殼泛著誘人的黑亮,輕輕一捏,便是滿口的香脆,童年的味道,至今仍讓人回味無窮。

而中秋的重頭戲,莫過於包粽子的過程。提前數日,母親便開始籌備,粽葉、棕繩、稻稈灰……每一樣都不可或缺。尤其是那稻稈灰水,它賦予了糯米獨特的清香與色澤。包粽子的手法各異,形態萬千,從三角粽到五角粽,從圓筒粽到斧頭粽,每一種都承載著我們對節日的尊重與期待。餡料更是豐富多樣,紅豆、花生、豬肉、芝麻、蜜棗……每一口都是滿滿的幸福感。

中秋之夜,月華如水,我們圍坐一起,享受著這難得的團圓時光。餐桌上的粽子、花生、瓜子,不僅僅是食物,更是親情的傳遞,是幸福的象徵。大家或回憶往昔,或暢談未來,笑聲與談話聲交織在一起,構成了這個夜晚最美的旋律。而我,總是那個最貪吃的小孩,父母雖會輕聲責備我貪吃,但眼中卻蓄滿寵溺與疼愛。可是,那時的中秋節簡單,樸素,沒有吃月餅賞月的習慣。

此外,家鄉還保留著一種特別的習俗——出嫁的女兒要回娘家送禮。從前的活鴨子、雞蛋、粽子、水果,到如今的月餅與紅包,變化的是禮物,不變的是那份濃濃的親情與祝福。

現在,我已回到家鄉工作,中秋的假期,我會回老家,與家人共度這美好的時光。單位裏發放的月餅,包裝精美,口味多樣,與兒時的粽子相比,它們更顯精緻與奢華。然而,在我心中,那份來自家的溫暖與幸福,卻是任何月餅都無法替代的。

“但願人長久,千裏共嬋娟。”中秋,這個充滿人情味與詩意的節日,帶上妻兒,常回家看看,珍惜與家人團聚的每一刻。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生活新聞
人氣生活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