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舟晨歌/周桂芳

漁舟晨歌/周桂芳

周桂芳

小城多湖,三面環湖,湖在城中,湖圍城繞。

有山有幽,有水則靈。湖是小城靈動的眼睛,把小城的陽春白雪和人間煙火盡收眼底。

冬天清晨,五點多鐘,天剛露出一點點魚肚白,整個湖面上泛著一層似霧非霧的仙氣。

我圍著湖邊跑步,空氣中飄散著露水的純淨,讓人心曠神怡,仿佛一幅淡淡的水墨畫,彌漫著好聞的青草香。

東邊的地平線上泛起的一絲絲藍瑩瑩的亮光,浸潤著淺藍色的天幕。慢慢地漸變成了粉紫色、紫紅色、暖黃色、橘黃色,一輪紅日調皮地探出了頭。一眨眼,太陽從地平線上噴薄而出,把金色的光輝灑在大地上,萬物也隨著第一縷陽光照耀而蘇醒了。第一縷陽光把湖面分割成了不同顏色的形狀,天空藍、暖黃色、青白色、碎金色、像無數面鏡子鑲嵌在一起,風吹過來,湖面上蕩起了一道道彩色的漣漪。

我圍著湖邊跑,湖面波光粼粼,霧慢慢散開了,露出了一個大大的紅太陽,像燃燒著的火球,像給湖面鋪上了一層閃閃發亮的碎銀,又像被揉皺了的綠鍛,好似穿了件“金縷玉衣”呢。

太陽一起,湖面頓時活了起來,層層鱗浪隨風而起,伴著跳躍的陽光,伴著我的心,在追逐,在嬉戲。波光粼粼的湖面上,時而有三兩只白鷺展翅飛翔,俯下身子親吻湖的臉龐,湖面波心蕩漾,熱切地奉送甘露;時而有魚兒躍出湖的懷抱,湖溫柔地呼喚著。遠去,四只漁船飄浮在湖面上,濺起的水花像一顆顆鑽石閃爍著耀眼的光芒,漁舟逐水,鳧鳥作伴,飄逸靈動。漁船搖啊搖,一櫓一櫓,搖醒了清晨。

這景色太美了,我停下腳步,趕忙掏出手機,連接拍了好幾張,拍下這漁舟晨歌的美景。漁舟晨歌,劃動湖心的木槳,撥開我依岸而立的心情。當我一轉身,發現身後竟然還有兩個人同樣也在拍這美景。前方的親水準臺上,還有一位中年男人舉著單反相機,一路追著漁舟跑,“哢嚓—哢嚓”一下下快速按動快門,一張張搶拍著漁舟劃過碎金湖面的美景。

原來,是湖邊附近的漁民們趕早市,搖著幾只漁舟正在忙著圍魚。只見湖面上圍了一道道漁網,寬闊的湖面被或直線或橫線拉開的綠漁網隔成了幾條橫縱不同的航道。每只漁船上有兩個漁民,一個站著負責用力地搖櫓,一個坐著不時地用竹筒子敲打著船弦。他們分工明確,按照不同的航道搖櫓趕漁,四只漁船從四面八方,不同的方向,由外向內,慢慢合圍趕魚。慢慢地,幾只漁舟漸漸圍向漁網,把湖中央睡夢中的魚兒紛紛趕到湖岸邊的漁網內,那些突然被敲醒的魚兒爭先恐後紛紛向漁網中間遊走,翻騰著魚肚白。近處湖岸邊的漁網航道內,果真圍來了很多的魚,大大小小、活潑亂跳、鮮活肥美的魚兒左右翻滾,撒著歡兒躍上湖面。

每年冬天,附近的漁民們都會選幾個晴好的清晨,圍網捕魚,我都有幸被漁舟晨歌所吸引。漁民們站在船頭用力搖槳,一下下敲船,與水力過招,與風力抗衡,與薄霧周旋,天高地迥,覺宇宙之無窮。寬闊的湖面,幾只小小的漁舟,時而靈動如玉兔,“潮隨暗浪雪山傾,遠浦漁舟釣月明”,時而勇敢如水手,“龍驤萬斛不敢過,漁舟一葉從掀舞”,時而氣勢如蛟龍,“行人稍度喬木外,漁舟一葉吞江天”,時而快樂如飛鳥,“從來不著萬斛船,一葉漁舟恣奔快。”這就是漁舟晨歌的喜悅,更是漁民勞動的快樂。

我想起蘇軾筆下的漁夫,像勤勉詩人,“紛紛烏鵲去,一一漁樵返”,“漁人收筒及未曉,船過唯有菰蒲聲”。蘇軾曾在黃岡乘漁舟順長江而下,在小城的桃花渡上岸,住漁村、吃漁家飯、喝漁家酒、品漁家魚、念漁人情、感漁人恩、致漁人意,以漁人自居,成為漁民一員,悟道與感懷,蘇軾的漁家樂,樂在其中,也樂在其外。他的身心與漁家人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也有著讓世代人們欣賞不盡的喜悅。

小城多湖,附近的村民原來都是地地道道的老漁民,他們曾搖著漁船直達長江口。他們每天風裏來、雨裏去,每當起網看到打上來的魚,感覺自己的付出有收穫,個個開心得不得了,黝黑的臉笑得像個孩子。在老漁民心裏,這就是勞動的價值和生活的意義,更是一種富足的期望。漁民們辛勤勞作,為人們捕撈出一條條鮮美的湖魚,也讓湖魚成為小城人餐桌上別具一格的“風景”,讓這座城市有了獨屬於自己的味道。

漁舟晨歌,一種滋味就是一段生活。美食是生活的煙火氣,是一座城市的靈魂。無邊歲月裏的爐火明滅,漫漫時光中的炊煙嫋嫋,最終都化作平凡生活的三餐四季。

漁舟晨歌,唱醒了魚兒,唱紅了太陽,唱暖了人間煙火。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生活新聞
人氣生活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