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台灣 邁向國際!大腸直腸外科醫學會推動微創醫療新里程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中華民國大腸直腸外科創立於1987年,由范宏二院長及眾多直腸外科前輩所創,經歷屆理事長及前輩們篳路藍縷經營至今,已堂堂邁入第二十屆,目前會員數已逾550人。大腸直腸外科醫學會之創立,立基於前輩們有感於大腸直腸相關的專業知識,不同於其他原本既有的次專科,因此參考歐美日等先進國家之經驗,成立本學會,以達到教育,訓練,審核,以及交流之目的。
學會的重要貢獻
大腸直腸外科之會員,涵蓋各層級醫院的專家以及學者,除了專注於實證醫學,臨床研究,技術傳承以及與國際學者的互動以外,也廣納多數基層開業醫師之經驗。在學術與臨床成就方面,本學會著力於推廣內視鏡微創手術、機器手臂手術、痔瘡廔管等肛門手術,並與相關學會通力合作制定我國大腸直腸癌症的治療指引。同時學會亦協助辦理內視鏡技術師之相關訓練課程。除每年固定舉辦之四個季會,眾多會員亦在國際醫學領域展現卓越貢獻。此外,學會長期參與國際大會的籌辦與交流活動,例如於1997年由許自齊理事長舉辦之第6屆亞洲太平洋地區大腸直腸外科醫學大會(Annual Congress of the Asia Pacific Federation of Coloproctology, APFCP),以及2021年由楊純豪理事長舉辦之第18屆亞洲太平洋地區大腸直腸外科醫學大會。本屆陳自諒理事長亦連續15年舉辦國際大腸直腸外科論壇(International Colorectal Surgery Forum),期間邀請世界各地知名學者來台,如最早發表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術式Bill Healed教授,以及最早發表Transanal 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術式的Atonio Lacy教授之團隊,也因此吸引來自亞洲各國大腸直腸外科醫師與會,為大腸直腸醫學界每年之重要盛事。
學會教育
大腸直腸外科醫師之技術基礎來自於嚴格且紮實的訓練,本會每年皆對訓練醫院做資格審查,以期能提供學員最佳的訓練環境。本會要求訓練學員必須擁有英文論文寫作之能力,作為專科醫師資格審查的必要條件。除此之外亦鼓勵學員取得專科醫師資格之前,積極參與學會舉辦之學術研討會議,或於研討會議發表研究成果。為因應健保署公告之機械手臂輔助大腸直腸手術認證,本會舉辦多次認證相關課程,以輔導會員順利取得健保給付資格。
學會的國際接軌
如今,我們正處於學科飛速進步的時代,無論是手術技術的突破還是新藥物的研發,都讓大腸直腸疾病的診療邁向全新高度。然而,在國際舞台上,由於特殊的國家定位,大腸直腸外科醫學會仍面臨許多挑戰,本屆理事長期許本學會能加強與國際接軌,拓展合作與交流的機會,讓本會的研究成果與臨床經驗為世界所見。本屆的亞洲太平洋地區大腸直腸外科醫學大會(APFCP)即將於2月在馬來西亞舉辦,本會將派員前往爭取2029年的舉辦機會。另亞洲內視鏡及腹腔鏡外科醫學會(Endoscopic and Laparoscopic Surgeons of Asia, ELSA)即將於11月在新加坡舉辦,本會亦派員前往觀摩並爭取下一屆舉辦機會。本會相信,藉由在台灣舉辦國際研討會,除可訓練本地協力者更加熟悉國際會議舉辦相關事務以外,也讓本地學者有機會融入國際社會,進一步提升演講及研究的質量。除此之外,不同於少數台灣學者到國外參加研討會議,將外國講者邀請至台灣,可加深多數本地醫師與外國學者的連結,同時讓外來的客人享受到台灣便捷的公共設施,各地美味的食物,以及最重要的人情味以民。進一步的加深連結,可以吸引更多外國醫師至台灣長期或短期學習手術,分享醫學技術及經驗,而此一人脈的建立,會延續到下一代,如此周而復始,形成一種善意的循環。本會期許能盡自身之最大能力,以民間的力量,做到國民外交。
學會的未來展望
「立足台灣,走向國際」是本屆理事長念茲在茲的重要政策。「走向國際」是因為台灣已經放眼國際太久了,是時候該勇敢踏出舒適圈,向國際挑戰。重症醫學在台灣的健保制度下,雖給付條件不佳,但所有會員仍戮力經營,不斷提升自我價值,不因外在條件的不友善而有所懈怠。台灣大腸直腸外科醫師的整體水準,絕對不亞於先進國家,我國目前大腸直腸癌手術以微創方式執行的比例已經超過70%,此數值甚至超過多數歐美先進國家,在東亞地區與日本及韓國並列領導地位。健保署已經通過給付機器手臂輔助大腸直腸癌手術之手術費用,勢必在未來將我國大腸直腸外科醫師的技術更進一步向上提升。在後疫情時代,世界各國的醫師都渴望與其他國家交流,本會深知需把握機會,順勢將台灣大腸直腸外科醫師們推向全世界。
文章來源:中華民國大腸直腸外科醫學會秘書長邵彥誠
【延伸閱讀】
【2025外科醫學會年會】台灣胸腔及心臟血管外科學會致力四大發展方向 努力提升醫療品質、傳承經驗!
【2025外科醫學會年會】血管外科實力再升級!國際接軌與創新突破並行 挽救更多生命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64229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 記者: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
- 更多健康新聞 »